#TGIFTaiwan.台灣
LOEWE工藝獎 | 從2500多脫穎而出的29個作品,考了你眼力!

一年一度的國際獎項LOEWE羅意威工藝獎便是它的基金會項目之一,今年LOEWE羅意威工藝獎作品已經在日本東京草月會館展出,我們可以近距離欣賞到高水準的作品。從今年在全球2500多份工藝作品中能夠脫穎而出入圍的29位參賽作品發現,如今的藝術作品很考大家的眼力,它們的作品用「眼見為實」一詞,是不成立的。

高級經典工藝品牌LOEWE於19世紀創立後,因只憑工藝享譽世界名聲,但缺乏時尚創意,逐漸落後眾多時尚品牌的創作,直到5年前英國設計師Jonathan Anderson的加入,使得沒落的LOEWE鹹魚翻身再次興起。

Jonathan Anderson為Loewe設計的第一個系列(Photo/lvmh)

作為工藝品牌出身的LOEWE,除了關注時裝的一面,其實在藝術方面下盡功夫,並在1988年創立了基金會,宣傳文創事業、教育項目、舞蹈、手工藝設計等。

而一年一度的國際獎項LOEWE羅意威工藝獎便是它的基金會項目之一,今年LOEWE羅意威工藝獎作品已經在日本東京草月會館展出,我們可以近距離欣賞到高水準的作品。從今年在全球2500多份工藝作品中能夠脫穎而出入圍的29位參賽作品發現,如今的藝術作品很考大家的眼力,它們的作品用「眼見為實」一詞,是不成立的。下面給你欣賞極其考眼力的工藝作品:

要單單看來自日本的Ishizuka作品,他創造了一股感性的紅顏光澤漆器作品,使用一袋橙子為主題出發點,用Urushi、2合針織物亞麻布,包裹著一個個泡沫球,通過紅漆專業技術提升原本不起眼的作品,而且根本想不到用布和泡沫完成的。來自中國的JingFeng Fang 和Mi Dong創造的「回回」,用簡單圓形的設計概念重新引入對陶瓷的理解,所以你可能誤以為的綠色卡紙材料,實質是通過加熱,花費功夫深入研究陶瓷的能力。

煉金技術煉到感覺看見能與微生物發生關係,來自義大利的Giovanni Corvaja,通過古老的煉金技術與科學結合,將金色轉化為髮絲般的物質,金箔滿滿的碗狀作品,別以為它是普通的編織碗,它太低調了。來自日本Sachi Fujikake的吹製玻璃技術,像搖搖欲墜在奔潰邊緣,發洩的產物,若不是知道它是由玻璃製成而不是用布料,有點擔心墜落破裂。

來自德國的Michal Fargo用陶瓷粘土雕刻的作品,融合纖維材料,創造出像藍寶石山體的珊瑚,有皮質和絨質的手感,恐怕你要記住它是由陶瓷製成的。正方體的「雨箱」,是來自日本的Tomonari Hashimoto為宇宙呈現巨大的形式,他不是生鏽的鐵片製成的四方空間,金屬飽和粘土和氧化物上的釉製成的作品效果給你模糊不清的感覺。

這屆LOEWE工藝獎入圍的作品簡直刷新眼觀,來自英國的Harry Morgan創作的作品,你能看出用玻璃和混凝土製造的工藝嗎?玻璃板上粘落灰色混凝土,完全違反直覺所見的物體,顛覆了「眼見為實」。來自加拿大的Kye-Yeon Son受到秋冬森林的啟發,用上結實的生鏽鋼絲創造「木」,顏色違和感十足,看起來是塊有生機活力的「木」。

以上作品僅是入圍裡面的8/29,小編認為如果身在在日本,一定要去東京草月會館欣賞本屆LOEWE工藝獎入圍作品,帶上你的好奇心,到現場考考你的眼力,如果不在日本,也可以上LOEWE FOUNDATION 欣賞!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0 0 votes
文章評分
訂閱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