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能從長輩的關切問候中理解到「成家立業,結婚生子」彷彿就是長大成人的必經之路。在做出「生兒育女」的決定前,你是否已深思熟慮?以下幾本書能拉近你與親職思考之間的距離。

 

一、《成為母親:一名知識女性的自白》蕾切尔.卡斯克

「沒有女人天生是母親。」懷孕生產後,女人對於存在的意義的理解發生了巨變。《成為母親》忠實地呈現了這段生命所包含的多重面向:母職、身體意識、個人自由、愛等等,釐清其中的爭議與真相。

二、《不當媽會怎樣?:無後生活的N種可能》凱特・考夫曼

作者訪問24 至 91 歲的數百位無後女性,寫下她們與自身的人生故事,交織成這本「無後生活百科」,帶你了解這些女性對事業、家庭、社交、健康、理財、臨終安排等等的體會與看法。

 

三、《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孩子也會慶幸你讀過》菲莉帕.派瑞

每個人都會在孩子身上或與伴侶相處時,重新經歷一次自己的童年。這本書幫助你看見自己童年受過的創傷,以及這些問題是如何影響我們的親子或家庭。透過回顧、整理、沉澱,從過往的經驗中修復自我與親子關係。

四、《我不是孵蛋器:憤而提筆的懷孕日記》宋赫娜

作者在懷孕期間領悟到孕婦的生活和痛苦被縝密地屏障,決心代為發聲,記錄真實的孕期心得與身體狀況,並呼籲找回女性的身體自主權。你能從這本書得知身為孕母,其中被忍讓和麻木所遮掩的真實面貌。

五、《媽媽不只是媽媽》金雅緣

作者說出現代女性成為媽媽後所面臨的考驗,讓你了解身兼母職該如何保有自我地面對這些事物,堅定自己的初衷與信念。

六、《後悔當媽媽》奧爾娜‧多娜絲

本書訪問發現,女性在生兒育女後往往連思考「後悔」都有罪惡感。母性天生、母職神聖。「她們」即使想過後悔,也都無法說出口。本書幫助你正視困境背後的種種原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人各有志,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時間軸與理想自我。無論是否選擇成為一名母親,最重要的是真誠的傾聽了自己內心的聲音,並勇於追求。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0 0 votes
文章評分
訂閱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