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what you eat.」 這句話的涵義不但表達了食物與身體的因果關係,更含有關注烹調、思想建構,自我生活體現之間的關聯。

關於如何吃、如何烹調、如何生活,其實是一種對自己生命、如何有意識的辨識與挑選,允許對身體有正向的食物進入自己的身體所負責的連帶思考;也因此,具備基本廚藝是一項人對於自身健康、身心狀態負責的美德,如何熟練地餵飽自己和他人是一項不分性別的自我謀生技能。

下廚,是一項專案管理的日常練習。從採賣、備料、菜單設計、使用者經驗設計、時間進度掌控、分工、清理、收尾等等,一連串過程裡包含精心設計的邏輯架構、基礎化學、物理等環節的細節設計,是項偉大無比,但卻鮮少被重視、與管理本質相同的技能。

而對於喜歡旅遊、享受異國美食風味的人來說,烹飪,是一種學習自我謀生的手段,是一項認識食物、學習辨識、練習自身美味掌握與料理技能廣度與深度的跨國際自我探索,是不分性別的獨特人生品嚐之旅,特別是對旅行國際的背包旅行客來說,交換學習廚藝文化也是一項有利的社交工具。

可以透過下廚學到的收穫太多了,它不能只限於單一性別去做。”

然而,關於廚房裡的性別角色掙扎與權力配置,不但是日常家庭生活的問題,也是職場中值得探討與玩味的議題。遍覽世界各大廚房工作文化,赫赫有名的女廚師人數相較之男性卻鳳毛麟角,但是在一般家庭中擔負烹調責任的卻大都是女性,是什麼因素造成如此的角色差異呢?

也許我們可以從自我教育先著手,先學會擔負起自身對於健康烹調的自主意識,找回自己的決定權,並藉由自身的力量散播每個人應該為自己的健康與生活品質把關,也許當人人都有了自主烹調的意識之後,烹調這件事對兩性而言就會顯得再自然不過了。

辨識好的食物

學習對自己的身體健康負責,有意識的辨識什麼是好的食物。

享受逛市場的樂趣

定期到市場逛逛,盡情享受各類風土食物帶來的季節限定美味與色彩美學!練習對大自然節奏變換的自我敏感度,以敏感度的提升幫助自己對於生活美學的品味基礎更加紮實。

合理分配廚房工作

開始學習在廚房與異性之間的溝通,關於彼此之間該如何分工合作,撇開性別角色的標籤限制與刻板印象,以能力高強與技能掌握度為角色擔當,讓兩性在廚房內,逐漸減少機會差異與差別對待。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0 0 votes
文章評分
訂閱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