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有位獨居的鄰居林伯伯,他除了養了一隻很可愛的大金毛,還有一個超大的書櫃。書櫃是用他最喜歡的紅木訂製,雖然放了很多書,但是整整齊齊,按從高到低順序放置,因為林伯伯經常要出國,所以叫父親幫他照顧金毛,還告訴我他的書可以隨便看,喜歡的也可以送給我。當時閱讀啟蒙不是從繪本,而是從許多大人們看的書開始。

感覺到了書中的海洋,跟我在學校和家裡看到的兒童讀物完全不一樣,當然現在想來可能有些書並不符合我當時大概11,12歲的年紀,但也可能因為這樣,思想上會更開闊,同時比同齡人思考更多。

 

那麼小編就介紹下當時最愛的一本書,也是對小編頗具影響的一本書。

這本書就是是張小嫻的《麵包樹上的女人》,可能在當時的小朋友的心態看來,吸引人的是怎麼還有長麵包的樹嗎?因為這種奇怪的想法開始看,結果就深陷其中,雖然當時對於男女之間的感情並不太知曉,可能懵懂中對人性的揣測讓我開始喜歡上這本書。這本書其實是張小嫻三部曲的其中一部。

女人做的最好的也最失敗的事便是愛男人。 朱迪之說。
如果她死了,她的輓歌便是一個女人不斷遇上壞男人的故事。 祝光蕙說。
能令對方傷心的,才是兩人之間的強者。 程韻說。

故事描寫的是這三個好朋友,從情竇初開到經歷種種感情上的困苦與甜蜜,各自尋找愛情終點和麵包樹的故事。她們從13歲相互認識,從排球隊開始友誼之船,一同經歷了成長的歡樂與煩惱,初戀的甜蜜與苦澀。主線是作詞才子林方文和程韻之間的愛恨情仇。

 

在麵包樹的故事裡,林方文,為程韻寫了許多美麗的歌,麵包樹三部小說則是張小嫻用文字譜成的一首長歌,歌唱著燦爛的青春,為世間的相聚而唱,也為那樣纏繞執拗的愛情而歌。惟願這一曲永不落幕,就像我們擁有過的所有刻骨銘心的愛情一樣,時日漸行漸遠,始終只剩下記憶相隨身旁,不曾老去,每一次在回憶裡昂然回首,都是那一次想念初見般的心痛。

想要忘記一段感情,方法永遠只有一個:時間和新歡。要是時間和新歡也不能讓你忘記一段感情,原因只有一個:時間不夠長,新歡不夠好。
作為一個女人,你最好很出色,或者很漂亮。
所有為愛而做的事,都不是壞事。
那個時候,我沒有想過,我是一個既想要麵包,也想要愛情的女人。

小時候不太懂,其實長大後慢慢明白故事中人物的愛與恨。而且可能潛移默化的之後的感情選擇上會有點受影響。每個女生都是這樣經歷過來,有過奮不顧身的愛戀,為愛不顧一切,不可自拔失去自我,也有經歷過事情變得敏感不信任,或者不相信愛情或者仍然保持初心。最後被自己治癒或者留下傷疤的青春終究是回不來的,無論何時緬懷過往,仍有一絲遺憾,一絲留念。也許多年後才與這本樹共情,是它最大的迷人之處吧。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0 0 votes
文章評分
訂閱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