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到關於《第三類猩猩》這本書裡關於性擇的篇章,有關於外貌以及心理的影響方面。過去幾個世紀以來人類對於美的定義。除了健康、年輕、對稱等人類天性本能所崇尚的特質,許多美的標準都是社會文化所定義出來的:例如高挑、勻稱等等,或是東方文化所推崇的纖細、溫柔、白皙。這其中不乏了廣告商業形式的餵養與操弄。

https://www.instagram.com/p/BoZb8xMgWKC/?utm_source=ig_web_copy_link

外貌對我們的生活影響甚大,舉凡日常生活中的求職、求偶、或是與人相處,外貌的影響力對於心理的影響卻是真實的存在。縱使有另一群聲音倡導不要被外貌影響、要愛內在美等等,人類體內的天性與性擇還是會不由自主的受自身喜愛的外貌影響。而「模特兒」這個職稱,審美公式下的既得利益者,在許多人的眼裡似乎看起來是最受人關注與喜愛的職業類別選項。

https://www.instagram.com/p/BeBJ1qlAiD-/?utm_source=ig_web_copy_link

Cameron Russell 曾經是一名從事時尚產業的模特兒,卻以自身經驗反思「模特兒」產業對社會的影響,談及了時尚攝影虛構的一面,以及親眼目睹在產業裡工作的人群真實的心理現象:「嚴重缺乏安全感」、「每天都必須擔心自己的長相。」、「是這個星球上最美麗的人群,同時也是這個星球上對自己身體最沒有安全感的女性。」

無懼於面對職業立場與自我價值的矛盾,她選擇在 TED 舞台上向人們揭示影像所帶來的強大力量,與那些性感美豔照片背後不為人知的一面,背後經過了無數商業力量的操作與技巧,因為認知到自己對社會大眾的影響力。她期許自己能以此為起點,為改善社會盡一份心力:「過去十年來,我不將模特兒視為事業的終點,而是起點;不是事業巔峰、理想之地、而是展開對話的契機。模特兒比起其他職業並沒有優劣之分,卻是比較顯眼、容易受讚賞的工作。在未來的時日中,我希望自己能找到好好運用這張樂透彩卷的方法,讓大眾媒體更有內涵、更真實、更負責。」

https://www.instagram.com/p/BvufVgwhOSy/?utm_source=ig_web_copy_link

形象有著強大力量;但同時,它也是膚淺的、可被塑造的、可被建構的,端看你如何使用的方式。

被媒體工業推崇的審美觀長期餵養的人們,因過度著迷肉體而失去自我,在商業力量的操弄之下,以及努力長出自我獨特之美的靈魂拔河拉鋸,或許我們該思索社會凝視「美」的方式,以及除了「美之外,還能有什麼?」來審視目前對於美的演變看待方式,思考看看如何在外顯的肉體美以及獨特的心靈美之間,做出同時彰顯兩者、並行於世的方案。

延伸閱讀: 愛自己,跟愛外表,完全不衝突】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0 0 votes
文章評分
訂閱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