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坊間課程有所謂「愛的療癒課」,或是修行單位有許多所謂的上師、偶像或是愛情導師,教導學員們學習無論是否在關係裡,要學習心想事成或許願條列清單,彷彿如此一般就可以向宇宙要求打造量身訂製的對象或關係,只要碰到量身訂製的對象就可以順利的在關係之中順遂無礙,自己不必費什麼力就可以享受美好的關係相處。

然而,真的只有這樣子嗎?

對於「愛」的信念與成見、框架、以訛傳訛的一見鍾情傳說,以及因原生家庭繼承而來的兩性相處價值觀卻是鮮少被意識到的存在。縱使心理學認為這些自幼以來的經驗與觀念對於成年關係相處極為重要,卻仍因為須費力地剖析自己而鮮少被重視。也難怪會有許多人貪快或求近,而借助所謂外在的力量來寄託自己慌慌不定的心靈。

愛情是讓我們體驗「自己究竟是誰」以及到底「自己會長成什麼樣」的心靈之旅。另一種說法是照妖鏡,會挖掘出深層的自我認知,但同時也是另一種哈哈鏡,不夠清楚的自己會扭曲看待自己的樣貌,造成在關係之中的相處誤會,自我成就內心小劇場,特別留意每一次情緒引發的時刻,就是跳耀並當下立即覺醒的最佳時刻,多問自己「為什麼會這樣感覺?」或是「為什麼會這樣想?」

我自己常犯的愛情輪迴舊模式,就是三角關係,是考驗「自我價值」的常用考古題、不甘心、不認輸的心態每每逼出對自己悔恨與對自己生氣與懊惱,或是對方出軌以為只要逼自己原諒對方就能以企圖更大的愛來交換對方的返來,恐懼創造出了假象每每淹沒自己,但是在某次跳開你死我活的零和戰局,先向對方解釋自己的恐懼,我的恐懼瞬間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三角習題也瞬間轉化僵局。

Photo by Eliott Reyna on Unsplash

●留意你許下的願望,搞不清楚自己的人通常也無法下出明確的希望,同時也把未來的自主決定權交出去了,或是變相地希望別人來彌補自己。

●要離開的不是特定的人,而是不當的愛情信念。常見在社交媒體上看到抱怨另一半是所謂的豬隊友怨言,然而這個世界上沒有豬隊友、爛男人、爛女人,也沒有真命之人,只有是否處在真命狀態的自己。

●經濟獨立,才更有底氣作其他的,徹底學會以前單身時都沒學會的獨立自主,扎實地活出自己的強大,不成為別人生活與精神上的負擔。

把焦點重新對自己的身上,拿回自己該負的人生責任,先讓自己幫助自己,才能擁有點石成金、轉化他人的能力,成為女神級別的自己,那種歸於自我中心的自信魅力,會把自己調整成完整與自體圓滿的狀態就是一種無法比擬的吸引力。會讓整個世界繞著她轉。

喜歡花的會去摘花,愛花的人會去澆水,愛自己的人則是會灌溉自己。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0 0 votes
文章評分
訂閱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