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想一下,「懶惰」極有可能是人的天性。因為懶惰,人創造了許多未生活帶來便利的發明、開拓了便捷的交通路徑、打造了提升休息品質的沙發和床……但如果你的想法僅停滯於此,就可惜了。

細想一下,「懶惰」極有可能是人的天性。因為懶惰,人創造了許多未生活帶來便利的發明、開拓了便捷的交通路徑、打造了提升休息品質的沙發和床……但如果你的想法僅停滯於此,就可惜了。
細想一下,「懶惰」極有可能是人的天性。因為懶惰,人創造了許多未生活帶來便利的發明、開拓了便捷的交通路徑、打造了提升休息品質的沙發和床……但如果你的想法僅停滯於此,就可惜了。
細想一下,「懶惰」極有可能是人的天性。因為懶惰,人創造了許多未生活帶來便利的發明、開拓了便捷的交通路徑、打造了提升休息品質的沙發和床……但如果你的想法僅停滯於此,就可惜了。
「人以懶惰為驅力,創造了這些便利。」
這句話其實清楚說明,享用懶惰的前提,是需要先創造。如果你想要獲得更多的便捷與悠閒,必須先付出相對的心思或勞力換取。這裡便是自制力發揮最大作用的時期,它使你抑制自己的欲求,延後滿足,以獲得更大的褒賞,即使是以「偷懶」作為褒賞也一樣。
可曾聽聞,心理學家Walter Mischel的「棉花糖」實驗?受試者是多位三至六歲兒童,他們各獲得一塊棉花糖,而Mischel告知,如果他們願意再等待一段時間,就可獲得兩塊棉花糖。孩子們做出了不同的選擇,有的孩子選擇馬上吃掉眼前的這一塊棉花糖;有的孩子則選擇等待,並獲得了兩塊棉花糖。數十年過去,Mischel再進行受試者回訪,結果發現,相較於當初選擇立即吃掉棉花糖的受試者,當初願意為兩塊棉花糖等待的受試者之生活品質更好。
這項實驗闡釋了「延後滿足」能力可為你生活帶來的影響。從長期利益的角度觀望,儘管它不是立即性的回報,儘管現實生活之不可預期使你無法如願以償,但這樣的心態培養能從你生活細節中漸進轉變,為你真正想要實現的欲求「積少成多」,或是逐步地實現了短期利益。
以我撰寫碩論作為例子。以長期利益而言,儘管我今天努力撰寫,並不能保證我無需修改或一定如期發表,但「今天撰寫」卻是我邁向完成的其中一個重要步伐。至於我的短期利益,即是——如果我今天想要享受片刻悠閒時光,那我的前提就是必須先完成今天的碩論進度。否則我即使勉強騰出空閒,也仍是提心吊膽。
說出這麼一番話,你一定以為我是一個時刻力爭上游的人,但真相只有曾與我同寢的室友知道——我是多麼地熱愛無所事事,且揮霍了多少時間在發呆、睡覺、打遊戲、看劇……儘管如此,我可以理直氣壯地表示,這些頹廢都是我在對的時間努力認真賺取而來的獎勵,是我用自制力延後而來的滿足。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