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遇過某些人,勞勞碌碌地付出,卻不知道自己究竟是為了什麼。抑或是,將自己的一廂情願投注在別人身上,待別人無法回應自己,便開始怨天怨地。其實,最為可靠的付出與獲得,都應該建基於自己身上、再延伸之外界資源的換取、最後才展望未來。從自己承諾自己的事情開始,我們主動實現的可能性更大,因為我們可以選擇不騙自己。
首先我們可以做的,是先承認自己的心願,即是「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如此,你才能朝向這個目標前進。注意,這裡所說的是心願,不是願景。它不需要是多麼高尚或浩大的目標,它可以是生活中的微不足道的小事,卻碰巧是你個人所在意的細節,所以你想實現它。其中的重點,是你必須先承認它就是你想要的。
譬如,我的心願是「偷閒」,我只想要盡快完成今日任務,以換取更多懶洋洋躺在沙發上發呆的時間。既然如此,我就大方承認並努力。人各有心願,都有其意義,或許生產力不一,但你能說我的「偷閒」毫無意義嗎?它或許能為我身心抒壓,提升我的能力狀態,或轉化為我明天完成任務的動力。
我從不否定自己的心願,因為我不明白,否定心願的目的為何?畢竟這番否定並不會使你因此往返方向前進。譬如我否定了自己想要「偷閒」,並不會讓我變成努力上進的人。反之,我可能會因為這番否定,真正的心願一直得不到滿足,情緒與狀態不佳,為日常表現帶來負面影響。
確認了想要實現的心願,你自然便能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從而尋得方法去實現它。當然,生活中有許多條件的限制與無可奈何,你朝此目標付出,其中的報酬卻不一定能即時獲得滿足,也有可能恰逢變故,導致進度趕不上預期,使你的心願又遠了一些。此時你可以做的,就是判斷此事的未來價值,是否值得你再次為它延後滿足(即延遲實現心願)?如果答案為是,就朝你的目標繼續前進;答案為否,就制定一段時間,先在這段有限的時間內滿足自己,再繼續前進。凡事都有屬於自己的步調與方法,只要你懂得如何前進。
生活中的自由時間極為短暫珍貴,請在你生活允許的範圍內,找到自己想要實現的日常心願吧。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