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0日,全球的目光都鎖定在充滿奧秘的天際,等待著見證人類史上首次的黑洞觀測,繼愛因斯坦生前做出對於「黑洞」的預言之後,霍金也提出了「黑洞理論」,聲稱那是人類通往另一個宇宙的途徑之後,給了人們更大的想像空間,也成為了許多電影的靈感來源。

Photo/青年日報

在今天,黑洞的樣貌不再只能空憑想像,而黑洞的美與神秘,卻讓我們深感宇宙的奧秘,也許比我們預期的更加深邃。

Photo/Case Press

而談到黑洞,便不能不提及愛因斯坦曾提出的,由於天體的能量不均勻造成的「時空結構扭曲」之假說,量子物理學家薛丁格也曾提出「薛丁格的貓」,闡述兩種物質存在的方式 – 傳統物質物理以及能量本質的並存與矛盾。這些理論聽起來很生硬嗎?相信如果提及「平行時空」,就備感熟悉了吧!

平行時空一直是熱門的電影題材,許多電影都會引用這樣的概念,建構出超越現實經驗,讓人意猶未盡的劇情。今天就要介紹兩部經典的電影,也是以平行時空的概念作為基本的架構,且各自有值得深入探討的中心議題,提出對於現今人際關係的警語,抑或是提供另一種思考方式。

完美陌生人

.

Photo/Pinterest

《完美陌生人》的故事背景建立於,一群認識多年的好友,其中有三對夫婦以及一位未婚男子,在某個月蝕的夜晚,相約聚餐並且一起欣賞月蝕的景象。原本是尋常的聚餐夜晚,有人卻心血來潮,提議玩一個遊戲,要求每個人在當晚,必須將手機的來電或者簡訊公開。為了顯示自己並無不可告人之秘密,沒有人敢提出異議。這樣看似不經策劃的一場遊戲,就像開啟了潘朵拉的盒子,讓所有的秘密在一夜裡全部爆發,一針刺破表面的和平,原本身邊最熟悉的人,都換上了最陌生的面孔。

Photo/Pinterest

試想,如果換作是你,你能將遊戲玩到最後嗎?

Photo/Pinterest

導演在結尾時埋下了一個伏筆,關係潰散而崩潰的人們在散場後,走出大門時,卻和平地像是回到謊言都仍未被戳破之前,而此時月蝕也正好結束,從月蝕之始到結束,殘忍的事實成為另一個平行時空的現實。許多人會在這裡摸不著頭緒,其實這正是導演的本意,留下了一個巨大的疑問,讓開放性結局擴大觀眾的想像,以及更直面的感受事實的殘酷與謊言的美好之間的矛盾與對比。

Photo/Pinterest

看完這部電影,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會自問,如果是你,你會願意處於毫無欺瞞,卻可能殘酷無比的時空裡,或者包裹著糖衣的美好表象,卻暗藏洶湧的時空裡呢?

彗星來的那一夜

.

Photo/Pinterest

《彗星來的那一夜》的故事背景與場景,與完美陌生人有雷同之處,同樣都是一群結識年的好友,齊聚一堂,期待觀賞難得一見的彗星墜落之景。這部電影屬於比較直接的講述關於多重平行時空的科幻電影。在彗星之夜,產生了時空黑洞,導致不同的平行時空產生交會,在相同的時間與空間裡,產生無數組同樣的人物,做著雷同的決定,但由於不同的時空裡有各自的變因,因此事件的產生順序略有不同,而當所有的時間都交會於一個點,就像是聚光的光點一般,匯集了所有的變因與能量,事情開始變得難以收拾,卻也已經無法回到原點。

Photo/Pinterest

這部電影的劇情十分緊湊,只要稍微閃神就可能會跟不上情節的邏輯。而片中產生激烈討論,甚至成為關鍵線索的「薛丁格的貓」的定理,討論著每個人在空間與時序中的存在,是否都純粹是一種偶然?此時此刻,處於「這個」時空的我們,所無法企及的理想、無法解決的困窘、無法偕老的情人,在另一個時空,是否都能如願以償呢?

Photo/Pinterest

在這樣看似樂觀的念想之外,導演卻也下了一記重彈,電影中的人物,即便在不同的時空裡,人格特質與行為特徵,全無不同,因此那些你想要擺脫的,或者尚未意識到的性格缺陷,將會超越時空限制的跟隨著你。

Photo/Pinterest

而平行時空,不就如同我們在生活中所遭遇的千百種選擇的時刻,也許在每一個不同的時空中,我們都會做出不同的選擇,而驗證出各異的結局。但那些未知為數太過巨大,我們無法一一把握揣想,唯一能揣緊的只有現時此地,做出當下認為最好的抉擇,並且坦然接受到來的結果。

忙碌之餘,趕緊來欣賞這兩部討論平行時空的經典電影吧!也許能為你帶來另一番人生的體悟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0 0 votes
文章評分
訂閱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