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來到週末,明明「to do list」上安排了很多想做的事,人卻提不起勁。那一刻,或許會有點惱恨自己,怎麼就不能努力一點。親愛的,別再這樣想了。事實上,如果在放假時都沒有衝勁,或許是有隱性疲勞呢。放下事情,先好好休息才最重要。

聖誕節長假期即將來了,讓我們學習愛自己,好好休息,帶著朝氣迎接新一年!
聖誕節長假期即將來了,讓我們學習愛自己,好好休息,帶著朝氣迎接新一年!
有時候來到週末,明明「to do list」上安排了很多想做的事,人卻提不起勁。那一刻,或許會有點惱恨自己,怎麼就不能努力一點。親愛的,別再這樣想了。事實上,如果在放假時都沒有衝勁,或許是有隱性疲勞呢。放下事情,先好好休息才最重要。
廿四小時對現代人來說,真的很不足夠。網絡把工時延長,為要好好把握 Me Time,很多人都會把私事都安排在週末完成,還要進修、上課、收拾、購物……就這樣,「週末比平日更忙碌啊」成了不少人的寫照。但一不小心,就可能不知不覺間得到「隱性疲勞」。
所謂「隱性疲勞」,是不易被察覺的。東京疲勞.睡眠診所院長梶本修身指,當身體需要休息時,大腦的眶額皮質會將疲勞的訊息傳遞至額葉,告訴身體要休息。然而,如額葉被工作帶來的滿足感充滿,就會讓人忘掉要休息的警號,繼續沉浸在工作之中。日復日下,疲勞根本沒有消失,而是隱藏於身體裡。若不正視,就會為神經系統造成負擔,令大腦的集中力、思考力都會變差,更會引致其他健康問題。
也許你會想,在工作中也沒有很費神啊,怎麼會累?其實工作對我們的影響不只限於工時啊。現在因網絡、在家工作的緣故,我們常在休息時也收到同事的訊息,上下班的界線變得模糊,情緒亦難以抽離,在放假時也容易因說起公事而變得緊張,構成心理壓力。
日本精神科醫師奧田弘美就提出了一些「隱性疲勞」的癥兆,我們就參考一下吧:
-總覺得身體懶懶的。
-能夠熟睡的時間比以前少。
-頻繁胃痛,常會拉肚子或便秘,或是出現肩膀酸痛僵硬、頭痛、耳鳴等症狀。
-心裡變得容易計較小事,包括在工作或人際關係上。
她建議,有隱性疲勞現象的人,在放假時讓自己由「做(doing)模式」變作「存在(being)」模式。放下要的事,放下要去的地方,不勉強自己運動,不勉強自己社交,也不勉強自己進修。純粹感受當下,真正休息。
容許自己過慵懶的週末吧。如果不做甚麼會渾身不自在,就為自己沖杯熱巧克力,下廚煮一頓愛吃的,看些不用思考的喜劇,然後靜下來冥想。「休息是為了走更長的路」,是真的。
聖誕節長假期即將來了,讓我們學習愛自己,好好休息,帶著朝氣迎接新一年!
圖片來源:Unsplash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