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自認是灑脫率性的人嗎?與人相處總是隨性和氣,作風大方,不太計較。在身旁人眼裡,你永遠是最好商量的那一個,爽朗乾脆的性格,讓大家都很樂於跟你在一起。然而在這些相處之中,有沒有任何一點委屈或不舒服的地方呢?捫心自問,若發現自己有點遲疑,也許你是習慣性隱忍,而背後可能是內心的恐懼在作祟哦!

忽略自己的感受,有時候比較輕鬆?

在外走跳,我們習慣披上保護色,以包裝後的樣貌示人;社會磨去了我們原生的稜角,比起展現自己的獨特,我們更急於適應身處的大環境。點頭附和相較於勇敢表達容易多了,而且順應主流的聲音也好,反正自己的意見終究不會被採納,不如省去費力辯解的過程。跟著大勢走,也不會被當作阻礙進展的麻煩精。

於是我們開始埋藏自己的真實想法,對外一概雲淡風輕;「好啊、都可以、你方便就好」脫口得自然,「沒關係啦、小事情、應該的」都是家常便飯。除去真心贊同的情況,那些我們理當有所猶豫、保有思考空間的事情,似乎都變得很隨興。與其說我們在敷衍別人,其實我們真正敷衍的是自己。

阻絕他人聲音,找出潛藏的內在恐懼

能當一個真性情、瀟灑自得的人當然很好,但前提是,那是與生俱來的自己,而不是後天苦心經營的人設。在群體中,有任何想法、任何感受都很正常,或許那使得我們顯得敏感而脆弱,但那都是真實的我們。

撇開主流價值觀附加的框架,我們更應該坦然面對自己的內心;在不敢做自己的背後,是否隱藏著過去受到的傷害、陰影或恐懼?有過被朋友無端孤立經驗,擔心被討厭,所以總是接受別人的要求?對自己家境感到自卑,不想讓別人瞧不起,因此在金錢上特別大方?因為自己的不一樣,時常被放大檢視,從此決定跟大家步調一致就好?
也許我們都該試著在獨處中,回顧那個還沒開始褪色的自己,慢慢找回自我的鮮明色彩。

接納好或不好的自己,與眾不同也沒關係!

除掉外在的瀟灑包裝,我們可能會感覺很赤裸,真實的我們會焦慮、傷感、煩惱、激動、不安…,但同時我們也會釋放那些被壓抑的美好特質:同理、誠懇、創意、熱情、大膽…,那些使我們在人群中顯得不同,但不代表應該被消弭的想法與感受。

我們該學著擁抱自己的脆弱,不再一味掩蓋真實的情緒,因為一旦時間久了,這會變成一種麻痺,有天我們也會迷失原本的自己。接納自己是第一步,當然不是要我們固守不變,想變得更好是很自然的追求;但在改變以前,先找到內心的傷口,好好為它消毒擦藥,傷痕才能被撫平,再來長出覆蓋舊傷的新生肌膚。擁抱脆弱不會讓我們變得更柔弱,而是讓我們變得更強壯;活出真正的自己,並且保有原則,那才是真正的灑脫。
 
願我們都能在人生路上,學著更重視自己、更愛自己 : )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0 0 votes
文章評分
訂閱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