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女子熱愛登山,愛到穿著婚紗登山,在3千多公尺的嘉明湖拍攝婚紗,愛到將《轉個彎就到了》新書簽名會舉辦在玉山前峰山頂!她是台灣行腳節目《Go Go Taiwan》主持人、旅遊作家Windy段慧琳,總是用細膩而誠懇的文字,在社群網站上與大家分享她精彩的旅行與運動紀錄。她憑著一顆熱愛大自然和運動的心,跑遍台灣各大美景,甚至征服百岳,然而當初踏入登山的契機,卻是因為怕無聊?
一場始於「硬要跟路」的旅行
如果妳好不容易空出連假,想著可以跟男友好好約會了,他卻早已跟哥兒們有約,要去走海拔3,310公尺,要走兩天才能抵達的嘉明湖,妳會如何抉擇?大多數沒有登山經驗的女孩大概摸摸鼻子放棄,選擇安排與姐妹淘一同度過,但Windy卻說了一句:「我也要去!」憑著一股「憨膽」誤打誤撞踏上百岳登山之路。
「由於在這之前,我都沒有甚麼登山的經驗,所以那次的過程確實非常勞累、痛苦,可是在完成整段旅途之後,成就感也是前所未有的!」她回憶道,「山上的美景完全讓我大開眼界:清澈的寶藍色湖水、無光害之下,夜間伸手就可觸摸到的億萬顆星星、一點塵埃都沒有的朝霞、厚軟綿實的大片雲海。」大自然無可抵擋的純粹魅力,讓她從此愛上登山。
登山菜鳥的切身自省
因為「半路出家」就跟著友人跳級挑戰百岳,Windy吃了不少苦,坦承「不做功課」是菜鳥時期犯的最大錯誤。「還是菜鳥時,因為覺得有朋友帶領,只要跟著走就好,所以完全沒有作任何的功課。對於每天要走多遠的距離、會遇到甚麼樣的地形,都全然沒有概念,可以說是把朋友當成旅行社在依賴。」未做好準備就出發,想當然第一次的登山,過程也不會太美好,「第一次爬山因為沒作功課,穿了短褲,結果整個小腿都被針葉刮傷;還有沒評估自己的負重,硬是要帶單眼相機上山,結果害男友幫我分擔了很多多餘的重量;還有一次是沒有先看路線,結果坡度落差太大、難度超過自己想像,結果最後坐在落石崩壁上掉了幾滴眼淚。」她說。在那之後,她深切體悟到登山有一定的風險,「無論多簡單的路線、或是否有嚮導領隊帶路,都一定要先去熟悉路線。不只為了保護自己,也為了不拖累別人。」在登山的隊伍裡,每一個人都得先學會自助,才有能力互助。
登山是一種綜合技能
事實上,Windy並不是運動生手,她熱愛單車、跑馬拉松,甚至挑戰過鐵人三項,但對她來說,爬山是一項綜合性活動,「除了和其它運動一樣需要體力、耐力、技巧之外,它還結合了健行、負重、攀爬…等型態,讓整個過程更多元、更有趣,而且,每一座山的樣貌與挑戰都不同,所以每一回都覺得是一個嶄新的體驗。」她說道。登山因為拉長路程和日程,相比其他運動三、四小時就算久,登山可能一天起跳,甚至到十天都有可能,「我並不是用『我在運動』的念頭在登山,而是『我在山中生活』的心態在旅行,有更多細節可以讓人沉澱或思考,甚至同伴之間的相處會變得更澄澈透明,這些都是登山很獨特的面向。」把心放穩了,再困難的路途都能走得下去。
一步一腳印的切實體會
對於剛開始接觸登山的人來說,每一次上山都是一個意志力的考驗,問到Windy在爬山過程中都是怎麼堅持下去的?她給了一個很實用的答案:「有時候會先找一個看得到的目標(比如某個小山頭或某棵大樹),告訴自己,先走到那裏就可以休息了,到了之後再找下一個目標…最後一階段一階段地去把它完成;另外一個方式是數步伐,比如還剩一公里路,就告訴自己「數到2000步的時候就到了。」好似完成夢想的道路上,有時你覺得目標好遙遠,但是一步一步踩穩了,踏實地走著,不知不覺目的地已是舉目可見。不過對少有登山經驗的人來說,中途折返應該很常見吧?Windy卻說:「實際上除了八年前剛開始爬山的頭兩次之外,我很少會發生走不下去的狀況,因為在登山是一件需要先作功課的事情,出發前我會先了解難易度、規畫天數、平均分配路程,所以不太會讓自己處走不下去的危險狀態。」顯見登山是一件需要精密規劃的戶外運動。
敢於撤退,比登頂還重要
不過撇開意志力的問題,Windy還是有幾次「撤退」的經驗,多半是因為天氣狀況太糟,或是舊傷復發和半途感冒發燒等原因。Windy也提到,相對大家總覺得「登頂」才是完成挑戰,她卻認為懂得撤退也需要非常大的智慧,「尤其是當路程已經完成一半、或三分之二時,放棄前進意味著下回要全部從頭再來,但我們常說『山永遠都在』,冷靜清楚分析撤退的必要性、以安全為上,才是真正的勇敢。」她說,「而且爬山的過程,也常比登頂時刻更甘美、更有滋味。所以敢於撤退,比登頂還重要。」如此道理似乎也適用於人生,我們是否在追尋目標的過程中,因為利益、自尊心⋯⋯等,而忘記了最重要的事?
第一次的人生跑馬燈
像Windy這樣的資深登山客,順手捻來就是一個精彩的登山回憶,當請她與我們分享印象最深刻的登山回憶時,她分享了2014年與另一半和一位山友挑戰雪山山脈七天六夜的 Y聖稜縱走*,而當時正值午後雷陣雨旺盛的夏天。「行程進行到到四天,整個上午空氣澄澈晴朗,我們一行三人歡喜地爬完了大霸尖山、小霸尖山這兩座百岳,還有另外兩座百岳伊澤山、加利山也是我們這天的目標。我們在下午不到一點鐘的時候就登上了伊澤山,感覺上,離午後雷陣雨落下的時間還很久,我們應該可以很有餘裕地挺進加利山。不料,才離開伊澤山頭不到五分鐘,天空倏然變色,雷聲轟轟作響,閃電高低囂張,而且好幾道雷電都感覺很近,每閃一次,我都會反射性地往下縮蹲,極度有臨場感。伊澤山周遭是毫無遮蔽的空曠稜線,如果雷打下來,我們三人就是最高標的,逃都沒得逃。現在的老公、那時的男友回頭深深看了我一眼,篤篤定定地說了三個字:「用・跑・的!」(不是『我愛妳』,因為這不是偶像劇。)
然後我們就開始一路拔腿飛奔了。奔逃中,不只雷聲和閃電催逼,豆大的冰雹也開始大批墜落,撲面打在臉上,好痛好痛。我看著男友跑在前面的背影,心裡想著:「老天爺啊,如果真的有一個人要被雷擊中在這高山上,就選我好了,不要打中我男友。因為,他太胖了。如果他昏過去或死在這,我就算用繩結輔助也搬不動他的。」(哈哈)
除了這個念頭,腦中確實還閃過很多其他的人生跑馬燈,比如保險給付我爸媽大概可以拿到多少錢、以後誰來照顧爹娘、家裡的貓會餓幾天肚子沒人餵……之類的。
那是第一次,也是至今唯一的一次,我在山上有「性命堪虞」的感覺。還好中間有個中霸山屋可供緊急避難用,如果得一路跑回霸南山屋,我不用雷擊中,自己就先厭世了。」
也因為這次驚險的經驗,讓Windy感悟到高山氣候瞬息萬變,「縱走時得多在氣象判讀上涉獵鑽研。還有每次拍登頂照都拍帥一點,免得沒有下次。」
*註:聖稜線是連結雪山山脈雪山主峰與大霸尖山的稜脈,沿途的海拔高度均在三千公尺以上。根據路程規劃、行經百岳數量的不同,「I聖」、「O型」和「Y型」三種走法。
「登山不能改變人生,改變人生的是生活」
登山對Windy有什麼影響呢?她說的確讓她變得更有耐性、更堅毅、更覺得台灣很美⋯⋯等,但最近作家謝哲青在一段訪問說道:「旅行永遠沒有辦法改變我們的人,永遠改變我們的是生活。」帶給Windy很大反思,她說:「旅行、登山都是一個過程,那個過程會讓人得到新的衝擊或新鮮的生命經驗,但確實,人生的改變並非在那一瞬間,回歸生活日常之後,如何把那些經驗內化成自己的養分才是重要的。」因此她也想引用這句話送給想透過登山改變人生的人們。
給The Finger Words讀者的話...
關於裝備的挑選、登山的技巧…我想網路上或書本裡,都有很多資訊了。除了做好必要的山林認知,我更想說的是關於「決心」的部分。不要覺得爬山很難、不要覺得自己做不到。只要有心,就沒有到不了的地方;做好準備,隨時都能起跑。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