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緣巧合下,我又開始了工讀。

初入職場的你,若覺得不愉快,不妨暫時跳出框架,重新評估自己與目前工作狀態的滿意度與協調性。由此理性判斷自己是否也曾被以上觀點捆綁了思想,影響自我主張?
初入職場的你,若覺得不愉快,不妨暫時跳出框架,重新評估自己與目前工作狀態的滿意度與協調性。由此理性判斷自己是否也曾被以上觀點捆綁了思想,影響自我主張?
機緣巧合下,我又開始了工讀。
讓我再度想起,自己在考慮升學方向的時期,曾有一段步入職場的短暫辛酸經歷,讓我記憶猶新。
一切得從應聘開始敘述,當初與老闆談妥的工作內容為「文書處理與前台服務」,卻在第二天就逐漸偏離了。從維持檯面整潔開始,後來走廊、門窗、展櫃至洗手間的清潔都變成了我的工作,老闆給的理由是她還沒聘請到清潔工人,我竟也默默接受。
後來,老闆親臨店面的時間愈來愈少,到最後只剩下關店查賬時才出現了。我呢?與另一位同事一起,開關門市、環境整潔、聯繫客戶、收銀結賬、文書處理、前台服務,基本整間店的經營都由我們包辦,而我們領的是勞工法規定的最低薪資。
這種情況竟然持續了三個月。直到有一天,我和同事因招待客戶延遲吃午餐,卻被老闆指責「午休時間外用餐」。終於,我開始對自己當下的狀態產生疑問——為什麼我會乖乖站在這裡、處理與我無關的工作、被一個無關緊要的人發難?
這才驚覺自己困在魔障裡沒走出來。不久後,也呈上了辭函,一切告一段落。如今回想,其中有許多的思想謬誤,導致我當時陷入困境卻不敢掙脫,由此釐清。
「無功不受祿」、「沒有白吃的午餐」、「去人錢財為人消災」,這些道理傳頌多年,必有它的可取之處,但凡事兩面。如果被有心之人拿捏利用,這些價值觀只會變成枷鎖。今時不同往日,領薪員工和古代的下人有區別,我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顯然,我與老闆對「工作範圍」一事有不同的看法。意見向左之處必有爭端,如果我拒絕老闆的要求,必然導致許多負面結果,即使成功也注定歷經波折。當時的我為了避免日子不太平,甘願隱忍。
人陷入迷茫的原因有二:忘記初衷、初衷難兌。原本我只想趁著過渡期當個安守本分的小文書,卻在老闆的得寸進尺下,與另個同事一起成了管理整間店的「店長」,老闆成功省下了聘請清潔工人和店長的開銷。可怕的是,當時的我們竟然還為自己的能力感到自豪,容忍了三個月。
我與同事都是職場新人,覺得被責罵、被辭退、失去工作等結局,是很不堪和丟臉的一件事——「這個人做了什麼?」、「能力有問題?」是一般人對此的觀感。說出「有問題的人是老闆」這種原因,即便有可能是事實,恐怕也會被視為推卸責任的失敗者。
初入職場的你,若覺得不愉快,不妨暫時跳出框架,重新評估自己與目前工作狀態的滿意度與協調性。由此理性判斷自己是否也曾被以上觀點捆綁了思想,影響自我主張?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