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這項專業,最始初可以從1920 代談起,先由時裝界引發這個浪潮,從而漫延至各類項別 ; 而食物設計則是由Martí Guixé 所提倡的新定義帶出更多的話題及清晰了所有分類。

 

Martí Guixé

食物設計可說是一門見證人類生活豐碩的行業,在還沒有被定義為一門「專業」時就被廣為應用,例如我們日常食用的 – 麵包:在早期,人們發現把小麥磨成粉末後便能延長保存期,因而開始有麵粉,及其後在一些生活小意外中,發現麵粉混合水後加熱能成以另一種固態形體呈現並能食用,在歷史的演變下延伸成各式的包點美食,這也算是一門食物設計。除此之外,不能被食用的餐具也是食物設計的一門,可為見證者人類飲食文化的演變,而如何進食也成為一個課題,甚而至今有餐桌禮儀。

但如今,一些早已成為大眾飲食的食物設計,人們似乎而不視為是「設計」,或者是「設計」這二字抬舉了一些高級餐飲或是文藝人士的構思?現代人認為是設計的食品,多為形態出眾或甚至有些微標奇立異的商品。

而Martin卻在他的書中—Food Designing提醒了我們重要的一點:食物設計是能融入生活文化的食物。他的展覽中把很多大家悉知的文化作了一個轉化,帶出另一種讓人反思的概念。例如這款水果吃法的設計,有沒有試過去餐廳時覺得店家偷工減料,水果只給了一部分的經驗?Martin提出了這個3D水果陳列,你真的有吃了一整個哦!

而這個清酒瓶的概念,落實把喝酒的基本流程通匯其中,瓶蓋是墊胃小吃,瓶身標籤紙也可以吃掉的,把酒倒在其上先聞聞酒香,然後再進食。

他在書中也提及食物設計的分類,大概可以分為概念、外觀、味道、平面、工藝,概念性的就如上述的例如,設計師並不需要是烹飪天才,是透過食物跟生活文化的反思,給人們帶出更多的想像空間;外觀則為較表面的,例如美麗異樣的造型也算一種,而當中也是帶出一些信息的;味道方面,當下流下的分子料理便是表表姐,把眼見的和感觀意識上的東西作了大大的轉變,使其進食時有另一種感受,跟認知中的味道大大不同,帶來了新體驗。

但Martin似乎不大認同這一門設計的,他認為這只是一場把化學和食物連結的把戲,但在我看來,也算是設計的一種,畢業廚子也是用了一定的時間去鑽研如何把他轉換成一種新觀感,也能應用在各項食療需要上,例如這個德國的軟蛋糕,這間醫院善用這項概念製作的軟蛋糕讓重症病人,在難以吞噬的情況下,仍能享受美食。

這是一項可圈可點的項目,使用時必須小心處理,以免造成不人道的行為改變食物本身應有的價值;不面及工藝性是較為顯淺的一門,一般的把食物繪為成平面圖或是用食物製作雕像也算是其中一項,因此這裡便不多說了。更詳盡的分類大家便需從他的書中探索,未能盡述,這裡也只是我在研究中所啟發的一部分。

更多資訊可到:http://www.guixe.com/GUIXE/MARTI_GUIXE_ABOUT.html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0 0 votes
文章評分
訂閱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