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生活哲學「Hygge」,我們並不陌生,提醒著人們攫取生活中短暫的,心領神會的小確幸,藉此面對反覆的日常生活。後來又出現了瑞典的「Lagom」,講述著不多不少,恰到好處的中庸之道,融入團體生活的哲思,前者屬於積極的經營生活態度,後者則處於被動的狀態,隨遇而安,坦然接受生命帶來的果實。而在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之上,還有一種兼容涵蓋的思維,來自於挪威的 – Friluftsliv,邀請人們回到與自然為伍的生活,主動的踏入回歸,被動的欣賞、聆聽、感受與接納來到身邊的所有事物。
Friluftsliv,發音為 “free-loofts-liv”,這個詞最早出現於挪威詩人 Henrik Ibsen 的作品中,一如他字面上的意思「free air life 」,講述著一個男人逃離紛擾的都市叢林,遁入曠野中,尋求心靈的平靜,以無欲及謙卑的心境生活於大自然中。
在經歷工業化以及科技突飛猛進的時期過後,人們對於物質生活的需求幾近無虞,周遭圍繞著人為的景觀,充斥著數字與屏幕的世界,漸漸有人開始察覺心中缺失的那一塊,來自於曾經被大量消耗的大自然。由於挪威得天獨厚的自然地形景觀,挪威人比其他人都更早認知到這個事實,親近戶外生活於他們而言,已然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何實踐 Friluftsliv 的生活態度呢?
給出完整的時間,享受戶外活動便是體現Friluftsliv最好的方式。
典型的斯堪的納維亞週末,可能包括在森林中散步,在海灘上進行社交聚會,在山上徒步旅行以欣賞美景,或者在下班後乘車到滑雪道,享受雪地滑行的快感,有些人甚至願意早起一小時,只為了在樹林中散步,吸取芬多精,這種情況並不少見。這樣的生活傳統也與「漫遊自由/自然享受權」(瑞典語:Allemansrätt)相關,斯堪的納維亞國家都有法律明文保障 —— 只要人們尊重周圍的自然環境,野生動物和當地人,就可以讓自由的在任何地方行走。
這樣的概念,曾經被視為過時的生活型態,近年來卻漸漸蔚為風潮,越來越多人愛上戶外活動,無論是在經過整理的營地,或者野外的溪河邊,甚至是跋山涉水的山峰湖邊,都能見到就地紮營的景象,燃燒的營火喚醒了人們心中對於理想生活的微光。Friluftsliv 的起源在許多方面,其內在價值是當今痴迷屏幕社會的對策。它要求我們在周圍環境中找到平靜,並與景觀聯繫,而不會感到有壓力在 FB 或 IG 上分享這一時刻。
「我們跟屏幕待在一起的時間越長,就越要回歸根本。但我認為,數字時代可以在很多方面幫助我們。例如,借助現代化的搜集應用,它就能簡化我們規劃探險的過程。」一位著名的博客安吉莉卡·梅耶斯泰德曾如此說道。
也許此時正是時候,讓我們放下手中的屏幕,在日常生活中騰出更多時間,讓 Friluftsliv 的精神帶領你培養更全面的體驗,將目光從畫廊,博物館,咖啡館和商店…等只能展現片面世界風貌之處移轉,再次撲向從未真正遠離的自然的懷抱,畢竟,生活中一些最好的東西,其實是完全免費的。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