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藝術是生命的一部分,創作就是無止盡的「過程」。

印尼藝術家伊亞拜迪歐.匹可 (Iabadiou Piko) 的個展首次登上台灣。以這次「知覺風暴」的主題為南亞藝術揭開序幕。
印尼藝術家伊亞拜迪歐.匹可 (Iabadiou Piko) 的個展首次登上台灣。以這次「知覺風暴」的主題為南亞藝術揭開序幕。
如果藝術是生命的一部分,創作就是無止盡的「過程」。
印尼藝術家伊亞拜迪歐.匹可 (Iabadiou Piko) 的個展首次登上台灣。以這次「知覺風暴」的主題為南亞藝術揭開序幕。
一頭不羈黑髮及黝黑的皮膚是我看到匹可的第一印象,他穿著駝灰色的西裝外套和深藍色牛仔褲為我們解說著他的作品。第二眼,我才注視到這個害羞的男生眼中散發著對藝術創作的光芒。
「符號」、「圖騰」、「色彩」是匹可畫中最大的特點。他的畫作與自己的出身地有著很大的關連,他將生命中感受到的情緒波動用這三種不同的元素來呈現。當身邊有許多矛盾、噪音和扭曲時,他的筆觸尖銳,畫面會出現野獸的符號和爪子在撕裂著畫布;而當問題得到解決、生命得到釋放就會出現豬鼻子或是太陽的符號,並會有鮮艷的螢光色蓋過起初下筆的混亂線條。所以匹可的創作是「堆疊的過程」,隨著個人情感和思維「直覺性」地呈現在眼前,沒有過多的修飾和結構,只有最純粹的心靈感知。
路由藝術的解說告訴我們一個小故事,第一次看到匹可是在一個藝術市集裡,匹可拿著一張很小幅的畫作蹲在角落,當他們詢問匹可的畫作時他高興地跳了起來,他不可置信有人居然會關注到他的作品; 連忙地,匹可帶他們到工作室裡,當時看到室內時他們只有感慨二字,簡陋鐵皮、狹小的空間和一個窮困的藝術家。這也是為什麼匹可的創作裡常用瀝青當作創作元素,因為他需要用瀝青去填補漏水的屋頂,這是他唾手可得的材料。
不過, 也由於匹可深受西班牙藝術家安東尼·塔皮埃斯(Antoni Tàpies)的影響,他喜歡嘗試使用不一樣的媒彩,例如:瀝青、火山灰等。除了讓作品有不一樣的風格以外,也能讓觀看者在注視畫面的同時產生不一樣的想像並衝擊內心,這正是實驗派達達主義的創作風格。
對於一個新穎的藝術家和創作是我們不斷需要去容納的,發現南亞有一個這麼具啟發性的代表人物,實在令人振奮 ! 他從攝影轉入作畫,不斷在創作上有所突破,近日也獲得《The Top 10 of Asia》所頒發的「十大2017年最受矚目亞洲視覺藝術家」,並會在2018年三月前往杜拜「WareHouse 421」駐村。期待亞洲藝術有更多不同的心血發揚光大,而伊亞拜迪歐.匹可能繼續創造出觸及內心的作品,再次席捲我們內心的「知覺風暴」。
展期日期 : 2018年1月13日-2018年2月28日
時間 : 12:00-19:00
地址 : 台北市中正區金山南路1段67巷5號1樓 (捷運東門或忠孝新生站)
圖片由「路由藝術」提供
Awesome!! 好有生命力的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