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家還沉浸在奧運健兒為國家奪牌爭光、榮耀歸國時,也有越來越多頂尖運動員為了維護自己的心理健康發聲並行動。以前總認為運動選手能熬過艱苦的訓練,頂住龐大的壓力與期待,在關鍵比賽中表現卓越,他們的內心必定很強大。

 

真相是:

美國游泳名將Michael Phelps 拿下23面金牌後,受憂鬱症所苦並萌生自殺念頭,意識到:  「 克服心理問題遠比獲得奧運金牌更辛苦」。

拿下四座大滿貫的日本網球女將Naomi Osaka為了保護自己的心理健康而退出法網,並說: 我們每個人都會受到感受和情緒的影響」。

美國體操奇才4金得Simone Biles坦言:  奧運巨星壓力過於龐大,我必須關注精神健康而不危害心理幸福,並從本次東京奧運退賽

當你不再享受從事某件別人看來非常光榮的事,或因心理狀態不好而把自己的身心健康放優先時,可能會遭受指責或非議,被貼上不負責任、草莓族等標籤。卓越如奧運選手,在世界最高殿堂競賽,肩負空前的壓力時,萌生想逃避的心並不可恥,可怕的是不說出來,違心硬上會造成更深的傷害。

 

而當我們心理狀態不好時,也可以學會:

  • 擁抱並接受自己處在低落的情緒 : 壓抑跟逃避無助於事,試著傾訴心中的軟弱。Phelps曾表示: 「過去我把不想說的、不想面對的東西都忍著」。而公開坦率說出心裡話後,他發現「活著這件事開始變得輕鬆」。
  • 學會課題分離 : 分清楚我們承擔的是自己還是他人的期待,做出的選擇所造成的實際影響是發生在自我還是別人身上,成功與幸福自己來定義即可,選手也不需要為比賽勝負道歉與交代。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0 0 votes
文章評分
訂閱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