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也有愈來愈多老年退休人口由於經濟與健康因素開始賣掉原本的大房子,搬到近郊的小宅去。目前台北已是全球房價所得比最高的城市,甚至比東京、香港還高,對台灣或是人群壅擠的東亞而言,房貸也是許多家庭沈重的負荷,而人們也開始重新思考,是否必須將每年收入的35%-50%以上都貢獻在房子上,也意味著未來的居住型態已經開始進入轉換。

https://www.instagram.com/p/Bkaf8FdBuoV/

而隨著環保的相關議題受到重視,世代的居住議題不再著眼於只享受眼前的便利生活以及寬大空間,希望能夠同時為下一代建立一個永續的居住環境也是愈來愈重要的考量。譬如對環境不會造成過多負擔的綠色建築或是全球許多城市興起的微型住宅運動,皆是目前新世代的人群所關注的議題微型住宅是一種約莫是3坪-11坪左右的小型住宅,擁護者多是具有環境保護意識的千禧世代,除了縮小住宅空間的尺寸,背後隱含的是節制欲望,讓生活變得更加簡單樸素的新型態生活風格。

https://www.instagram.com/p/BjjI0c9H-66/

若你不確定自己是否能適應小宅生活,坊間也提供住一段時間的體驗。微型住宅運動的蔓延,挑戰了人們以往對於理想生活的想像,也帶動了周邊相關產業的發展及進步。外國一般稱微型住宅或迷你小屋為「Tiny House」,雖指迷你,但其實只要經過適當設計以及安排,並不如想像中顯得擁擠和狹窄,反而因為必須在有限的空間裡設計出各種精細且重複利用的功能,而顯得多元巧思,具有改造性強的靈活度。不僅限於地表,有的迷你小屋座落於露營車區、河面上或是樹林上,端看各地的居住法規以及建築規範,通常可見下列通則:

●自己動手DIY家具

因為空間上不若市場上一般所見的規格需求,因此放置在其中家具的設計必須考量到實際空間以及人體所需而精細規劃,如果能夠從自身經驗去改造或設計出最符合自身所需的家具再好不過。

●綠化

因為迷你小屋可移動性高,對於光線的配置更為活潑有彈性,因此對於盆栽或是景觀植物的設計也有較大的空間。

●室內健康

如前點舉例,不同於一般建築,迷你小屋的光線的配置更為活潑及有彈性,常見的譬如:通風、光彩亮度、空間配置等等都有很強的可塑性及改造度。避免以往居住在類似集合住宅裡須忍受油煙或是噪音等公害問題。

●日常節能

因為迷你小屋的擁護者大部分屬於追求自然風、不過度消費的新世代族群,因此會過度浪費的家電以及設備原本就不在考慮範圍內,不妨考慮搭配新型態節能的冰箱、洗碗機、洗衣機或暖爐,再加上隨時思考什麼能源是可以靠自己取得,不但節省帳單也發揮自己的巧思。

https://www.instagram.com/p/Bv9l1KmFl90/

延伸收看:《迷你小屋獵人》

https://www.hgtv.com/shows/tiny-house-hunters/episodes/30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0 0 votes
文章評分
訂閱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