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免俗的總會經歷一些離別,和朋友相處的時間越少,和自己相處的時間就更多,而「孤獨」的狀態好像有一點不堪,又帶著寂寞的意味,我們總是急於擺脫孤獨,又不得不陷入一個人自處的狀態,究竟為何孤獨總是和寂寞劃上等號呢?

會讀《孤獨的價值》是在我人生第一次嚐到孤單滋味的時刻,一開始抱著能夠改變的心態,後來看完了書我發現,森博嗣並不會告訴你如何擺脫孤獨,因為他認為「不擺脫也無所謂」,孤獨的狀態其實沒那麼糟糕,他認為接受孤獨意味著得到自由,我們當然無法與所有羈絆斷的一乾二淨,但至少心是自由的,只為了自己而活也是一種生存之道。

世界虛構了太多孤獨的刻板印象

我們在面對孤獨總是感到茫然與害怕,是因為媒體總將孤獨敘述成負面的刻板印象,歡樂、派對、聚會這些元素才能擁有商機,而喜歡自處的人一定是有的,縱使是少數派,我們也不能忽視他們生存的價值觀,與其說他們孤獨,不如說是「找到與自己相處的方式」,只要不傷害他人,自己覺得舒服快樂,每個人都應該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

孤獨不是無視他人,也不是拒絕社會,而是與社會共生,並且思考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而他也提供了幾個接受孤獨的方法:

嘗試寫詩吧!

創作也是一種和自己對話的方式,想到什麼就寫下來,更能幫助你瞭解自己的想法。

鑽研自己的興趣

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也很重要,能從中得到更多價值和意義。

做些無所謂的事情又何妨

追劇、打遊戲、發呆,只要是讓自己舒服的狀態,做些無謂的事情又何妨呢?

我必須誠實地說,看完這本書不一定能讓你真的接受孤獨,但至少能知道原來孤獨也有這麼多的型態,並且有人是樂於享受的,森博嗣也在書裡強調:這本書只是由一個人的思考實驗構成,讀者務必自己動腦思考,構築自己的想法。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0 0 votes
文章評分
訂閱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