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平台的帳號類別五花八門,可曾想過你能透過追蹤某些帳號引導自我成長?最初開始這種做法,是因為我在生活上遇到了瓶頸,被侷限的思維往往只會讓人更鑽牛角尖,於是決定跳出框架,尋求更多的資源。

IG平台的帳號類別五花八門,可曾想過你能透過追蹤某些帳號引導自我成長?最初開始這種做法,是因為我在生活上遇到了瓶頸,被侷限的思維往往只會讓人更鑽牛角尖,於是決定跳出框架,尋求更多的資源。
IG平台的帳號類別五花八門,可曾想過你能透過追蹤某些帳號引導自我成長?最初開始這種做法,是因為我在生活上遇到了瓶頸,被侷限的思維往往只會讓人更鑽牛角尖,於是決定跳出框架,尋求更多的資源。
IG平台的帳號類別五花八門,可曾想過你能透過追蹤某些帳號引導自我成長?最初開始這種做法,是因為我在生活上遇到了瓶頸,被侷限的思維往往只會讓人更鑽牛角尖,於是決定跳出框架,尋求更多的資源。
這段期間我嘗試了不少有關冥想、思維引導、勵志演說的視頻和APP,確實也讓我收穫不少,但繁多的資訊非常考驗筆記能力和記憶力,而主動式的學習也較難培養成習慣,容易厭倦怠惰。有沒有更被動、快速、有效的方式呢?
我發現追蹤與心理知識和自我成長相關的IG能符合「被動學習」的需求。我們習慣了在日常生活中「機不離手」,瀏覽社交平台的資訊時時刻刻消耗著我們的動力和專注力。我們可以透過篩選關注的帳號,將資訊都轉換為有益的內容,導向兩種可能——成功學習內容,或乾脆戒掉頹廢滑手機的毛病。無論如何,都能改善現有的生活模式。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這些IG帳號所分享的內容簡單直白且排版一目了然,讓我們的學習過程更加簡易。其實有很多時候,我們心底都明白那些長篇大論的大道理,而面對瓶頸時,我們只需要一些提示,來讓我們得以運用這些靈感來解決問題。紮實的引導當然也有作用,但在有明確的方向之前,靈光一現能使人更有動力去解決眼下的問題。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內容圖文並茂也是其優勢之一。一頁式的呈現讓主題清晰,我們能快速掌握要點對症下藥,搭配圖片加強記憶。有些美觀的畫面也十分適合用來當手機屏保圖片,時刻提醒你當下要學習的主題。
這樣的學習模式對我的最大助益,就是我不需要特別騰出時間去學習某些課題。當我瀏覽平台,就可以直接看到這些內容隨時教我將生活變得更好。同時我也發現,其實我在生活中一直都有這些能力和資源,只是當下被困住了,忘了去善用它們,而這些IG帳號分享的內容給了我很多解決問題的靈感。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