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入新年的第一天,不論被疫情打亂的2020年過得如何,迎接嶄新的2021年,是時候好好坐下來,回顧下上年初的目標達成狀況,然後許下今年的宏願⋯⋯等等,已經忘了上年定下什麼目標? 唉我懂,制定目標時的暢想總是很美好,但真的要持續執行下去時,總是意志力不足而半途而廢,其實這樣的你並不孤單。

由知名習慣養成專家James Clear所撰寫的「原子習慣」一書中指出,大多數人之所以無法貫徹堅持好習慣、或戒掉壞習慣的原因,往往不是「自制力」不足,而是改變行為的方法違反人性,才導致失敗。他在書中破除了一般人對於「定下目標」所產生的迷思,同時提供4個可實際運用的習慣改變步驟讓美國《財富》500大企業、NBA、MLB球隊都運用他創立的習慣養成系統,達到更好的改變與表現。

以下分享書中的2個行為改變迷思與4個實踐步驟,讓你新年的目標不再無故消失、失敗做結:

迷思1 : 目標可以幫助我改變,達到我想要的成果

真相 : 目標往往只能保證短期改變,且限制了你的快樂

 

想一下過往無數次減肥失敗的慘痛經驗: 你定下了一個目標體重,決心用各種方式達成目標數字。第一週你節制飲食,還差5公斤才達成; 第二週你提升運動量,結果還有3公斤要減…過程中尚未達成體重目標你不會感到開心,好不容易達到了目標,你卻想著終於可以吃塊蛋糕犒賞自己,結果又破功…

目標只能讓行為有短暫的改變,並且養成了「好棒棒」與「我就爛」的對立心態,一旦目標達成正向習慣就結束,而沒達成就認為自己是 loser,如此循環下去,永遠無法建立長期的進步,維持理想體重。

迷思2 : 專注在「成果與表現」上,才能定義成功

真相 : 要成功改變行為,必須專注在「身分認同」改變

 

延續上面減肥的例子,成功的定義不是體重計上的數字、馬甲線或蜜桃臀,而是你成為了一個更健康、注重營養、重視運動的人。你做的每一個行為,都是在為你希望「成為一個怎樣的人」而投票。

如果你認為自己是一個注重營養的人,你不會因為體重成功達標,而放棄吃得健康;同樣地,即使體重尚未達到理想數字,你也不會氣餒,而是繼續選擇做對的事,並且做的過程中會感覺良好,因為你正朝著理想的自己邁進。改變身分認同的同時,你的行為與選擇也會跟著改變,成果與表現只是行為的附屬品,時間到了自然會隨之而來,且只會越來越好。

下篇我們來聊聊「改變行為」的4個實際執行步驟,可以應用在人生的任何層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5 1 vote
文章評分
訂閱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