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誕過後,許多人直到最近才醒覺每年一度的新年新計畫制定時機又到來,(也或許有人早早就有危機意識,在今年的Q4來臨時就察覺),然而回顧自己的年度目標,距離達成度寥寥無幾。每年在年初的時候,總是非常有野心的訂定很多目標,結果到年底,什麼都還沒做,或是什麼都開始了一些,依舊不了了之,虎頭蛇尾!

其實不是不能設定新年新計畫,但不是單單只是寫下你的理想目標,而是也要考量現實中的自己,需要的其實是一套了解自己的訂定方式!來看看下列提點,檢查你是否也曾經犯過下列錯誤:

● 先想好自己要成為怎樣的人,而不是用目標限制住自己

許多商管成功、創業書籍,諸如《起床後的黃金一小時》等等,都在倡導與鼓勵人們早起才可擁有自己時間的好處,然而,這對身為天生習慣早起的晨型人而言不難,對於夜貓子型的人可真是違背天性,其實重點應該擺放在起床後如何精善利用無人打擾的自己時光,而非放在要早起或晚起。

● 正視人類的天生惰性,不要跟自己過不去

過往人類的進化史,真正的動機就是發懶,找方便的事情做。人類得大腦的設定就是盡可能節省能量,因此天性就是遵循「最小努力原則」。不管最新的成功學暢銷書怎麼告訴你,這都是個聰明的策略,並不愚蠢。在所有可能採取的行動中,花費最少努力產出最大價值的那個才會被實踐。

我們的動機就是做容易的事,減少與習慣相關的阻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環境設計,把好習慣放在阻力最小的路上,並且執行拆解到實行起來讓自己的阻力藉口程度降到最低,而非好高鶩遠地設立一些遠在天邊的目標,最終到明年年末再來後悔。

推薦閱讀:《原子習慣》

推薦閱讀:《原子習慣》

● 了解你需要的不是詳細的計畫,也不是加入同溫層的成長熱血團就安心

人們往往會想將新年新計畫規劃的完善無比,以為這樣會有比較大的動機去完成,過往的我也曾有這樣的盲點,殊不知無形之中給自己造成了心理壓力,思考的時間往往會和行動成反比,也因此一件你想做的計畫或是行動,你想得愈多、規劃、猶疑的愈久,行動的機會就會變小,有的時候,需要的只是自己給自己一個五秒的倒數衝動就可以衝了。

推薦閱讀:《5秒法則》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0 0 votes
文章評分
訂閱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