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人類的生活型態轉變,當寵物逐漸成為現代人生活當中感情寄託與依賴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時,想要營造出一個可與寵物「共生」的住宅空間,讓家中的寶貝住得更舒適,也成為未來空間設計須注重的設計要點。

過往曾養過寵物的經驗告訴我,能讓主人跟寵物都很自在舒適的居住環境,必定是考量並設計的。站在家人的立場,考量到生物在空間生活的所需,為人與寵物提供一個合宜且可長可久的住宅提案,或許將會是現在生育率越來越少,下一世代的空間新選擇。

如果家中有毛孩子的人或是打算擁有的人可以參考的重點:

●抓痕、咬痕或髒汙

動物不同於人類的生理機制,指甲、牙齒等的增長速度比人類還要快,因此安排適當的磨啃等物件供寵物使用,或是鼓勵去大自然發洩精力舒緩不適是重要的。而扒抓、咬嚙也是動物表達情感或喜惡的一種方式,因此設想收納貴重物品、重要文件或養成使用完立即收納的習慣就成為人類生活中需注意的地方。

●毛髮與灰塵,方便使用的吸塵器或照明設備+可過濾毛髮的排水設備

不管多短毛的寵物,都免不了一定會有掉落毛髮的可能,尤其是渾身可愛的毛孩子。一天下來,掉落的毛與灰塵相互累積下來就猶如草原上滾滾而來的牧草圈一般的紮實。幸好現在已有方便進步的清掃工具,但相對地也需要設計清掃動線以及電線的配置。如果家中有年老動物的話,設計適當的照明設備不但有照明作用也可以安心。

●氣味與通風

寵物是一個活生生的生物,既然有餵食就會有排泄,有排泄就會免不了要考量處理地點與衛生。一般認為的陽台並不一定是最安心的排泄場所(廁所如果有可怕的噪音或是震動,誰能夠安心上廁所呢?) 同時,寵物身上的體味、口水或是滋潤身體的油漬或皮屑,也是在與人類相處同一空間時需要考量的點。

●移動、跳躍、抓爬滾

雖然動物已經與人類陪伴生活了數世代,然而有些天生演化上的天性,仍然深植於牠們的內心與習性,譬如我曾豢養過的貓咪,不論怎麼阻擋,都無法克制地拼命想往陰暗的衣櫃裡鑽進去盡情打混一番。弄得身為人類的我心疼自己的衣物沾滿貓毛與氣味不說,還有撒尿的可怕味道,然而,經過寵物溝通後的我才知道必須尊重寵物身上的天性,找到行為現象背後的問題方能對症下藥。以空間設計學習不讓牠們越界、共存,是人類與寵物相處接下來的重大方向。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0 0 votes
文章評分
訂閱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