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字排開的挺立花卉,綻放鮮豔的色彩,取悅人們的雙眼,來自荷蘭的Piet Oudolf,他所打造的花園只有枯黃一片,野花野草此起彼落,何以被奉為世界頂尖的園藝大師?

 

Piet Oudolf
Piet Oudolf

現代庭園景觀,英式花園設計仍屬主流,即使講求自然,仍與裝飾主義難以脫鉤,要放手讓植物野蠻生長,就跟放手讓生命之流推動人生一樣,需要近乎孤注一擲的勇氣,因此Piet Oudolf視一切過度修剪、改造、佈置為反自然,對園藝講究不修邊幅的荒蕪感,可說是園藝界的異數。

 

Piet OudolfPhoto/ Vitra
Piet OudolfPhoto/ Vitra
Piet OudolfPhoto/ Vitra
Piet OudolfPhoto/ Vitra

Piet Oudolf 以近乎執拗的姿態實踐他的「荒蕪美學」。26歲開始對植物產生濃厚興趣,因為迷戀花草在風中、在光中搖曳的陶醉姿態,他孤軍一人,投入園藝設計之中。1982年,野心更大的他,偕妻子在荷蘭東部小鎮許默洛(Hummelo)定居,在更廣大的空地中,將他的自然美學徹底融入,耗費30多年,栽植出他最為滿意的人生代表作。

Piet Oudolf
Piet Oudolf
Piet Oudolf
Piet Oudolf

在這漫長的歲月靜好之中,他參透了園藝的真諦:「創造植物在大自然之中自發成長的氛圍,而非複製自然。」這也是他的作品總散發著野性的原因,因為他視植物的榮枯為自然現象,黃花枯葉都不過是宇宙順行的道理,就算是人們視為畏首的死亡,也成了最佳的養分,滋養大地重現生機。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Piet Oudolf(@pietoudolf)分享的貼文

Piet Oudolf 的花園看似浪漫,其實都是經過縝密計算。由於他不只注重花朵盛放時的美景,更在乎凋落時,是否能感動人心,這種四時皆自然的接納之心,讓他在規劃時必須以終為始,運用理性且科學性地栽種知識,才能藉由大自然與時間的力量,讓一花一草從移植種下的那一刻起,此起彼落成長之際,到凋零散落之時,都能符合他心目中的花園美學。

Piet Oudolf

就算把花園搬到了都市之中,他仍不忘講究這種自發感的哲學,透過對周遭環境的觀察,量身打造氛圍互補的花園。在紐約High Line公園中,為了保存這一區過去長期被棄置的荒蕪感,Piet Oudolf 運用蘆葦等較高的草類,並以不同質地的綠色植物拼接繞富趣味的色彩,與周遭的建築相映成趣。受邀為倫敦蛇形藝廊(Serpentine Gallery)設計每年例行的「蛇形藝廊夏季館」時,他則打造了一個充滿冥想氛圍的空間,黑色的建築包圍著花草,令人不覺屏氣凝神,關注當下感官覺受。

 

Piet OudolfPhoto/ Piet Oudolf
Photo/ Piet Oudolf
Piet OudolfPhoto/ Piet Oudolf
Piet OudolfPhoto/ Piet Oudolf

在建築界被視為建築博物館的「Vitra Campus」,位於德國南部與瑞士邊界處,是由傢俱品牌Vitra總裁Rolf Fehlbaum擁有的園區,自1980年代起,他就邀請世界各地頂尖的建築師來此設計,Frank Gehry、Zaha Hadid都曾在這留下作品。2021年,在這裡出現的第一座「非建築」作品,即是由Piet Oudolf所設計,在4,000平方公尺的土地上,以高達 3 萬多株的多年生草木花卉,結合蜿蜒小徑和區塊規劃,讓人隨著腳步隨性而至,享受野性風光,漸漸進入沉思默想,等待靈感到來。

 

Piet Oudolf
Piet Oudolf
Piet Oudolf
Piet Oudolf

Piet Oudolf 曾對他在Vitra Campus的花園如此說道:「我希望人們在花園中迷失方向,而不只是穿越過去而已。」讓我也不禁思考,或許人生在陷入迷惘時,不妨就在裡頭打轉一下,欣賞一下沿途的荒蕪風景,誰知道呢?也許正當我們享受其中時,就這麼在裡頭找到一株閃著露珠光芒的新芽。

 

Piet Oudolf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0 0 votes
文章評分
訂閱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