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彩虹的意象已遠遠超越兒時對於突然躍現空中的神秘七彩的神往,但無論是何種意義,必然都帶著正向的力量,寄託著對於理想境地的期待。觸及彩虹的渴望,也表現在家具設計的趨勢上,設計師們紛紛試圖將美麗七彩拘留於燈具、家具配件,帶領人們進行一場透明幻覺與具象實體的玩味。
Ombr glass Chair
來自於German Ermics的Ombr glass Chair,帶著對於Shiro Kuramata的致敬。延續Shiro Kuramata於1976年設計的玻璃椅的突破性概念,展示了玻璃材質的開創性運用。人們發現玻璃特有的簡潔性、透明度與失重的錯覺,令人產生一種超越物質性的精神性迷戀。
除了在精神上回應Shiro Kuramata,結構組成也師法於他,無需螺絲便能黏合玻璃,消除了所有結構組合的痕跡,致使椅子的固態形象消失,恍如無支點的懸浮。
German Ermics曾經在訪談中敘述他對於玻璃材質的執著:「我試圖以脆弱的材質,突破過往的極限,玻璃給人的印象是冰冷的,但我能透過塗料使他保持透明度卻帶有色彩,甚而使他立體。從中改變人們的感知,許多人以為他是塑料的,我覺得很有趣…」。信奉俄羅斯建構主義的German Ermics,將建築的觀念導入家具設計當中,思考著空間、光線與物件之間的對話,絕美的Ombr glass Chair由此誕生。
KESHIKI
Studio Finna 製造了在玻璃中若隱若現的山水景緻,經過一連串的實驗,將空氣移轉至進熱玻璃中,成果是隨機而令人驚奇的。KESHIKI看似一盞精緻的桌燈,但實際上並無照明的功能,在空間中,他既獨立又融合,基於玻璃的半透明特性,與其他物件產生視覺的堆疊與折射,無人能否認他是一項稱職的擺飾品。
堅持手工吹製,擁抱變因,讓KESHIKI系列擁有多變的外貌呈現,系列中的個別單品都具有獨一無二的形狀與成色。在吹製的時間軸上,選定一個時機點,將那一瞬間的變化凝固成永恆。一顆顆如泡泡般的剔透球體,乘載光線產生的七彩色澤,終於能被保存,不再轉眼幻滅於無形。
Colore - Test 3 and 7
人們對於光的探求,自牛頓以三稜鏡發現了彩虹光束以來,至今仍持續地進行著。
Formafantasma設計了一系列的燈飾,在照明之餘,實驗著光的可控制性與可捕捉性,試圖解答光對於空間的影響的各種疑問。Colore – Test 3 and 7 作為系列中的唯一一項有色光的作品,靈感來自於尋求人造和天然光之間和諧相互作用的可能。設計師採用二向色玻璃,將Led散發出的白色光源,折射於牆面,如稜鏡一般操縱光線,牆上的彩虹光也隨之更迭著。
而Formafantasma對於光的解讀,並不僅是立基於數學與物理層面,該品牌的設計師曾說:「人類與光的關係,早已超越功能維度,並提升至情感層面。燈具的設計不僅是為世界帶來光亮,陰影也是談論親密的重要因素,因此光的質量不應該單就亮度來衡量。」。
這段話清晰的道出了品牌的核心精神,燈具不僅是服務眼球的工具,同時也是療癒心理的媒介,因此光亮與陰影同等重要,如何調配最恰當的投射強度與區域,斟酌光源溫度與色彩能為人帶來的情緒感受,讓Formafantasma的燈具跨足科學、設計,與藝術領域,富有人道主義的氣息。
彩虹來自於光,光是無形無色無味且不可觸摸的,卻能為我們帶來眼前景物,也能撫慰我們的心理。當人們開始冀求將彩虹留住,在功能性被滿足之餘,是否也意味著我們對於心理情感的需求也日漸重要了呢?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