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發達的世代,自拍早已成為潮流。舉高相機,隨意擺出角度,咔嚓一聲就完成,然後很快又被手機相簿內其他相片淹沒。日本當代藝術家森村泰昌在「自拍」上,與其他人有一些分別。他用另一種獨特的攝影方式來描繪自畫像,讓人驚嘆不已。

成為名畫主角的一個人

森村泰昌畢業於京都市立藝術大學,後來曾到設計事務所任職,可是不久後又斷然離開,毅然踏上藝術之路,從此闖出另一片天空。在距離現今三十餘年前,他的首幅作品《自畫像 梵高》於美術雜誌上公開發表。作品中的他叼着煙斗,包裹着耳朵,眼神迷茫游離。此作當時在藝術界引起一陣議論,評價好壞參半。不過他沒有因此丟棄拍攝這種肖像的方式,反而繼續成為名畫主角,以東方的面孔,融入西方的繪畫,還巧妙地混入一絲日本傳統的氣息。這種堅持使他後來聲名大噪,發表了更多有趣又值得細思的作品。

https://www.instagram.com/p/BGgV5hNqHAC/

Even Michelangelo and Leonardo da Vinci were entertainers. In that way, I am an entertainer and want to make art that is fun.”——森村泰昌

生產作品的過程並不簡單——至少肯定不是舉起手機對着鏡頭微笑——三十多年前,哪裡有這麼多修圖軟件?就以《自畫像 梵高》為例,為了展露出真實性,森村泰昌根據原畫的背景,分別塗上鮮紅與橘色,再仔細重現從煙斗噴出的裊裊白煙。至於臉部則用油畫塗抹,並模仿畫中的梵高包裹着耳朵;衣服的話便用黏土代替,從而變身成為畫中的梵高。

從自畫像到自我探索

從《西洋美術史》、到《女優》,再到《日本美術史》和《レクイエム(Requiem)》等等,森村泰昌展示的不單只是藝傾作品。更多的是,可以從作品中感受到他於前期準備作品期間,花費大量時間了解人物的性格、神情,姿態,以及當代歷史文化,宗教種族等的背景,以至完美地拍攝出作品。無論是毛澤東、三島由紀夫、愛因斯坦,還是瑪麗蓮夢露和碧姬‧芭鐸,他利用誇越古今歷史、東西文化、性別和社會關係的角度,在擬仿與真實中,揭示出「自我反射」的思考概念,並引導森村泰昌自己思考人的價值。與此同時,透過觀賞作品中的思考空間,更讓他能與觀眾進行「對話」。

對於他的「自拍」,你又有什麼想法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0 0 votes
文章評分
訂閱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