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行說人「高敏感」,那你是一個「高敏感」的人嗎?會因而質疑自己,覺得與人格格不入嗎?或者你身邊有沒有些「高敏感」的人,突然就會被觸動?現在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學習擁抱他們的獨特吧。

近年流行的「高敏感人士」(Highly Sensitive Person,簡稱「HSP」) 說法,原來早在1996年就被美國心理學家 Dr. Elaine Aron 就提出,用來形容一些擁有高度敏感的神經系統、容易受外在環境刺激的人。

研究指,HSP 是因先天基因所致。他們對於光線、氣味、聲音、溫度、布料等特別敏感。比如說,用到粗糙一點的床單就睡不著;聽到某些聲音會覺得特別刺耳等。他們的情感亦很容易被觸動,容易心情變壞,或者同情心氾濫,有時候別人無意說的一句,會在心中揮之不去。他們感受世界的方或比常人激烈,憂鬱時特別憂鬱,快樂時又特別快樂。身處不熟悉或人多的環境,他們容易感覺不安,在群體中待久了會想找個地方獨處休息。

也許因為以上的特質,「高敏感」會令人聽起來覺得內向、難搞、脆弱和矯情。但如果我們換個角度看,高敏除了會帶來一點煩惱,也會帶來一些好處。

同樣是高敏感族的丹麥心理治療師 Ilse Sand 就在著作《高敏感是種天賦》中,指出 HSP 的過人之處:對於外在的周圍環境有很強的感知力和洞察力,能深入細緻地思考、行事謹慎、具很強的同理心,也很有創意。

書中又提到,一百種高敏感人就會有一百種性格。我們不用被「高敏感」或「非高敏感」的框架綁住,也不一定要把自己歸類於外向或內向。但若果你因為「高敏感」的特質而煩惱,不妨參考一下以下方法呢:

在情緒被挑動時,先將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再一步一步疏理情緒。比如說,聽到一些不如意的評論後,離場去趟洗手間靜靜,或買些愛吃的讓自己重新提起精神。晚上預留一些時間,面對自己的心靈,想想自己是被甚麼事物觸發敏感,耐心與內心深處對話。然後,找出最適合自己的釋放壓力的方法。

說那麼多,就是想大家知道,是否「高敏感」也不重要,我們都有長有短。趁著新一年快將來到,就卸下有形無形的期望和壓力,擁抱如此獨特的自己吧!

Photo/Unsplash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0 0 votes
文章評分
訂閱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