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有四分之三人都被禁足、限制社交活動範圍時,我們才發現自由有多麽可貴,以及「獨處」原來是每一個人都必須修的學分。這次大規模的肺炎疫情迫使我們正視生命中重要的問題,而一切都得靠獨處自省,才能找出內在真正的解答。

當全球有四分之三人都被禁足、限制社交活動範圍時,我們才發現自由有多麽可貴,以及「獨處」原來是每一個人都必須修的學分。這次大規模的肺炎疫情迫使我們正視生命中重要的問題,而一切都得靠獨處自省,才能找出內在真正的解答。
當全球有四分之三人都被禁足、限制社交活動範圍時,我們才發現自由有多麽可貴,以及「獨處」原來是每一個人都必須修的學分。這次大規模的肺炎疫情迫使我們正視生命中重要的問題,而一切都得靠獨處自省,才能找出內在真正的解答。
當全球有四分之三人都被禁足、限制社交活動範圍時,我們才發現自由有多麽可貴,以及「獨處」原來是每一個人都必須修的學分。這次大規模的肺炎疫情迫使我們正視生命中重要的問題,而一切都得靠獨處自省,才能找出內在真正的解答。
在疫情高峰時期,社交距離成為日常生活常態規範,我們開始減少出遊聚會,許多自認邊緣的人打趣說道:「居家隔離對邊緣人來說毫無適應問題。」所謂邊緣人,社交生活簡單,對人際關係不強求,性好獨處,自得其樂,尤其喜愛居家生活,這不正是這次疫情中,許多人從隔離經驗中學習到的事?我們減少與朋友的歡樂相聚,轉而增加與家人的相處時光;不必再講些似是而非的言語,反而能更清醒地省視自己。社交距離,實際上給我們一個重新審視人我距離的機會。
這裏並非要鼓吹大家成為宅男宅女,也並非否定喜好熱鬧的價值,而是理解在擁有理想的人生之前,我們得先與自己對話,找到自己真正的價值所在;理解在建立美好的人際關係之前,我們必須先處理好與自己的關係,才能找到平衡點,知曉讓彼此都相處愉快的訣竅:允許自己和他人做真正的自己。
獨處有很多種美好的模樣,在夜晚裡點上一顆香氛蠟燭,舒服地窩在單人沙發或床鋪上思考或閱讀;找一間戶外的咖啡店坐著,欣賞街邊樹木的搖曳生姿,還有天空的廣袤⋯⋯只要是能讓你舒心放鬆的物件、形式或儀式,都不妨一用。「感覺好」是唯一指標,因為這是我們與靈魂相通時的滿足感,唯有放下頭腦的雜音,我們才能看見靈魂深處的自己,真實的模樣。
許多人無法安靜坐著什麼都不做,因為無法面對自身內在的黑洞,以為必須要向外尋找其他人事物填補,所以我們不斷「找事做」,尋求聊天、閱讀、看影片、滑手機等方式消解內在空虛焦慮,而非因真正有所需求而做,忘了其實當我們願意與自己面對面好好聊聊,會發現我們不必這麼用力的填補空白,不必這麼用力的活著,僅僅是簡單的存在於此刻,我們的價值也不會減損半分。
例如過去我總以為閱讀是一件營養的事,求知慾是一個被社會價值認可的特質,然而在獨處自省過後,挖掘爬梳自己的情緒,並勇敢面對自己後才發現,求知慾有時也會是一層糖衣,內部包裹的其實是焦慮與不自信,因為不信任自己、不信任生命,所以焦急著想從書中尋找答案,焦急地想用現成的雞湯安撫躁度的心。然而當我學會自省與探索自己後就發現,很多智慧其實都藏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不需要尋找,只需要選擇看見,前提是,你得先學會靜下來面對自己。
將自己當成一個新的戀愛對象來看待吧!探索這個人的喜好、價值觀、想法、言行舉止,探究背後的成因,用愛的視角去理解、包容,我們將會發現,當我們與自己好好在一起的時候,內在那喜悅自在將會滿溢,是一切外物都無法比擬。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