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開始發現,寫節氣養生相關的文章對自己有幫助。

自從自己的生活步調越來越順著這些養生小知識走之後,發現以前身上一些莫名其妙的小症狀原來都其來有自,尤其是讓自己學會:「宜養“生”,減少殺念」的觀念。
自從自己的生活步調越來越順著這些養生小知識走之後,發現以前身上一些莫名其妙的小症狀原來都其來有自,尤其是讓自己學會:「宜養“生”,減少殺念」的觀念。
最近開始發現,寫節氣養生相關的文章對自己有幫助。
一開始是因為靈感缺乏,因而開始關注每月至少一次的節氣話題,之前一直擔心寫推廣節氣養生的文章,還蠻怕自己變得老古板的說教,擔心讀者會不會誤以為這是康健雜誌或是中醫衛教的專欄。但自從自己的生活步調越來越順著這些養生小知識走之後,發現以前身上一些莫名其妙的小症狀原來都其來有自,尤其是讓自己學會:「宜養“生”,減少殺念」的觀念。
我自認一直以來活得算健康,不菸不酒不手搖飲,然而身上卻還是有些小毛病不時困擾著,例如:濕氣、畏寒、痰瘀、虛弱、經痛等等之類的症狀,本來不太知道,現今開始接觸節氣知識、學會觀察與辨識此時當下為何時節氣、學會安排生活小細節照著節氣走之後,發現不但對應到身體的症狀,對於生活的覺察也有了當下的生存感,例如此時立春之際就要多食用對於陽氣生發有幫助的香菜和芹菜,讓自己學會多觀察及食用當季當節的蔬果之外,也額外擴展對於草本的知識。
此時的立春時期,微小的陽氣開始復甦,地氣由下往上昇發,帶動的不僅是陽氣,也有封藏在地底下的濕氣,但立春的氣溫仍舊天寒地凍的,約末五日後才有真正感到春到的氣息,感覺就像最冷的時候不適下雪的時候,而是雪開始融之際為了吸周遭的熱度,這時才是最讓人感覺寒意的時候。
而氣不足時,則容易在立春前後中風寒濕流感,情緒上容易憂柔寡斷、意志不堅、對於周圍人事物的變化容易草木皆兵而感到恐慌的心理特徵,此時忌壓抑或急燥易怒,須找到自己的方法抒發;當我在讀到這段知識的時候,回想起自己身體物理上過得一直都還算健康,卻因內在的情緒與不自覺的自我貶低而把寒氣關在自己體內循環排不出去,身體過得再健康也找不到病因,原來是心靈與身體有著大大相連的關係而不自知。
這段時間更適合把自己打理得更好,斷捨離春節怒吃的熱量,穿好穿美、萬紫千紅,去熱鬧的地方“走春”,平日裡習慣獨處的人,也別忘了定時去熱鬧的地方走走、交換或平衡能量都好。習慣熱鬧的人則反之亦然。多穿能提振精神的新衣,有自信的人盡情展現自己的美感。如果衣櫃裡有買了一段時間、卻捨不得穿的新衣或首飾,也趁此時走春之際,盡量多拿出來穿戴,畢竟是新年開頭,這時的炫耀是可被眾人允許的接受。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