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從來就不只是吃吃喝喝,人文活動和自然景觀一向多元。山裡海邊是最好逃離都市的地方了,打開地圖,你會發現東北角綿長的海岸線,其實是一連串的山川壯麗。

就是往九份去的方向,那裡不只有侯導電影中的悲情城市,還有千變萬化的美景。靠海的山脈和海岸線垂直相交,在東北季風的侵蝕及海蝕的交互作用下,形成許多獨一無二的海岬、海灣及海崖。

車子一路向北時,我總是會想起曾經待在美國和澳門的日子,都挺好的,只是求山沒山、要海沒海。

美國國土遼闊,而我住最長時間的是中部的休士頓,美麗的LA海灘是只能坐飛機的距離,最終還是花了一個小時去到休士頓的海邊,算不上美景,只是滿足了回憶,沒有人、待了十分鐘就走了。

澳門的幾個島,機車環完不用一個小時,山是很近了,景色也不錯,但最高海拔170米。 

所以我一直珍惜這個養我育我的寶島,一個小時左右車程,碧海藍天的茶壺山、鬼斧神工象鼻岩、神秘恬靜的燭台雙嶼。

茶壺山

和九份同在金瓜石,由於海拔不高,四季都氣候宜人。這裏的健行步道算長,我很喜歡假日來飆汗,身體是累的但釋放了心裡的壓力,因為在途中你只會想著登頂這一件事,身邊有陪著你的風景和朋友,在中午前攻頂又下來,覺得自己一早上就那麼的充實,美好的一天還那麼長,滿足的程度完全超越睡到自然醒!

當然開車也可以到,那一定要在秋日夕陽時,山巒一片秋芒,落日又為大地染上金黃漸層,把自己當成在秋名山上的拓海,跑一百遍髮夾彎也不厭(所以這裡剛好就有一個觀景涼亭叫不厭亭哈哈)。

象鼻岩

再繼續向北,就是象鼻岩。其實在地形上來說,這裡和野柳女王頭是異曲同工之妙。象鼻岩本身是在海上的懸崖,中間受海水侵蝕,而形成了拱門狀的海蝕洞,因為位置恰到好處,從遠方看過去彷彿有大象側面的形態,因而得名。周遭還有許多經歷風化的石頭,如豆腐岩、蕈狀岩等,而我最喜歡的依然是傍晚時分,柔和的彩霞為巨石增添許多色彩。

這裡沒有明確的官方步道,是大石頭堆成的路,有些坎坷,但比起階梯,我更喜歡這種在石頭上跳來跳去的路線。爬階梯的時候,心裡總想著還有多遠、什麼時候到頭;但這種路會一直注意腳下,走過一塊石頭便離成功更近一步,是征服的感覺。

象鼻雖然很寬,但走上去還是需要一點膽量。畢竟登高總是刺激腎上腺素的,但克服心裡發毛的恐懼,在眺望美景的那一刻,我會覺得我又成功挑戰了一次自己,而這在往後的生活中,總是能提供我勇氣,「那次那麼可怕我都過來了,這次也一定可以。」希望你們也是。

燭台雙嶼

再往北進入金山地區的獅頭山公園,比較特別的是,這塊區域以前是軍事管制區,所以在重新規劃後還留下碉堡坑道等歷史的痕跡,也有完善的步道通往各處景點。而燭台雙嶼便是其中一個,從公園向近海中望去,海天相接之間,兩個相鄰的燭台遺世而獨立,岸邊的紅色涼亭畫龍點睛,可以就這樣發上一陣呆。

這裡以前當然不只這一個景點,沿著步道往下走,可以到傳說中的神秘海岸,貼近地平線一整片的海蝕平台,每一條切割線都是獨一無二的,往前看是大海的一望無際,往後看則是曲折的海岸線,雖然無法看到一整顆的鹹蛋黃,但卻有火燒雲的美景。

生活在都市每天都汲汲營營,假日偶爾還是要逃離水泥叢林,總覺得把自己放到無邊無際的藍裡的,聽一會兒海浪拍岸,瞬間就能充足氧氣;回歸大自然放空自己,再認命回歸現實。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0 0 votes
文章評分
訂閱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