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於泰勒絲Taylor Swift的印象,大部分停留在她(高冷)的面部表情以及豐富且迅速累積的愛情史,然而 Netflix 最新紀錄片《泰勒斯:美國小姐》(Miss Americana),卻打破了我對她的刻板印象,重新建構起我對她的尊敬與新的看法。

從片頭青澀的17歲開始,在舞台上第一次領到獎項那種不是時時肯定的眼神,泰勒絲雖然有幸在青春之際就有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華,隨著才華伴隨而來的是名聲,然而伴隨著名聲而來的卻不一定都是好的形象:其中不乏忌妒、黑化等等酸言酸語,人們常說:「名人往往凍結在成名的年紀」,不乏看到線上某些名人的情況確是如此。

例如小賈斯汀(Justin Bieber)從純情少年到形象因毒崩壞,或是以報卦方式出道的金卡達珊,給人的印象往往就只能停留當初只好不斷展露自己的私生活型態紀錄供獵奇的人觀看,但逐漸體察自己的泰勒絲,卻在選擇表露自己的傾向後,轉變得越來越有主見。

從以下的轉折點,都可以發現泰勒絲在這條成為自己的路上的轉變:

● 從過往對自身相片裡的身形過於挑剔

決定不吃食物 → 逐步修正自己對於的定義 → 發現不可能時時完美 → 接受自身身材的變化事實,現今的體型已不再像過去病態的骨瘦,而是選擇有彈性的的調整空間。

● 粉絲的抵制 → 解構信念體系 → 坦然接受變化

從前期的自我不肯定,曾經也是想討好所有人,發現無論自己做得再好,身材無論是瘦是胖都會惹來不順眼,到後來她開始改變自己,不需要理會別人的看法,也才開始真正堅穩自我。

● 鄉村歌手的出身,讓堅信遵守完美的自己

要當好女孩 → 決定無法漠視立場、表態政治傾向並運用自己在舞台上的發聲權,為自己說出想說的,也帶動年輕族群開始關心關注政治的力量。

● 性騷擾案的反思:如果說出自己的遭遇是否會得到公平?

影片的後半段,隨著性騷擾案的勇敢發聲、即使知道可能遭受批評,卻依然選擇勇敢表達政治傾向站出發聲,到敢在舞台上以自己公眾人物的形象為族群平等發聲。泰勒絲在每一次的挑戰事件之中,逐漸打破自己的偶像包袱,以自己的力量走出自己的路。

透過以上這些影片的轉折,除了讓我更了解被包裝過後之外的她,(私底下真的工作的很認真)片尾最讓我感動的是,不必因為發出自己的聲音而感到抱歉,更不用為了顧慮身為公眾人物的完美虛幻形象而選擇不表態、沉默自己。

>>Taylor Swift 十分鐘的 《All Too Well 》|盡訴一段收藏很久的戀愛,「愛情太短,遺忘太長」

>>Taylor Swift 霸氣回應詆毀評論 : 每一首經典歌曲,都藏著很深的愛情含義

>>Taylor Swift 的《Folklore》: 把握每一分表達愛的時刻

>>Taylor Swift的第七張專輯Lover | 這一次,我們一起走向新生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0 0 votes
文章評分
訂閱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