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呆在家裡,度過了一段又一段獨處的時光,隨著夏去秋來,刺眼的陽光有了絲絲暖意,不如隨小編一起,走進今年的大型展覽「ART MACAO」——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2021,以「因創造而美好」為主題,推出共30項大型展覽,延續「全城美術館.處處藝術園」的展現模式。2021年下半年將掀起全城「觀展熱」。即使不能親身去到,我們仍可以繼續透過網路,欣賞這次豐富精彩的展覽。
 
 

photo by IC Art 藝文棧

澳門大型國際文化藝術盛會「藝文薈澳」(Art Macao)將於今年7月至10月隆重舉行。「藝文薈澳」設主場展、度假村及酒店特展、創意城巿館、公共藝術展、本地作品徵集展及平行展等板塊,以「雙年展」模式,舉辦共計30項、在25個地點展出的藝術展覽,延續“全城美術館,處處藝術園”的展現模式,呈獻一場城市流動盛宴。
 
 

展覽主場將由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當代藝術家之一、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院長邱志傑教授策展,圍繞“全球化的進與退”這個世紀命題進行探索,分“媽祖的夢”、“利瑪竇的記憶迷宮”和“全球化的進與退”三部分,在全球化和個人、生活與夢想、遠和近、安全感與幸福感等方面作出反思和探討。此外, 展覽也呼應澳門的地理和文化身份,呼應全球化來臨的這一刻,帶來本地與全球藝術觀念的一次深度對話。
 
展期:即日至10月17日
地點:澳門藝術博物館2樓
時間:10:00-19:00(18:30後停止入場)逢星期一休館,公眾假期照常開放

photo by IC Art 藝文棧
photo by IC Art 藝文棧
photo by IC Art 藝文棧
photo by IC Art 藝文棧
photo by IC Art 藝文棧

第一章——媽祖的夢

“媽祖的夢”,匯集經澳門轉運的明清外銷瓷、葡萄牙藝術家以Azulejos瓷磚傳統與當代創意相結合的作品、中國和中東藝術家的青花瓷新作等。
 
 

photo by IC Art 藝文棧
李受徑 轉換花瓶
photo by IC Art 藝文棧
Júlio Pomar 迎賓人物畫像系列

第二章——利瑪竇的記憶迷宮

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來華,首先抵達澳門,繼而進入廣東傳教。當時,利瑪竇在傳教過程中,接觸了不少中國知識分子,並與他們合作,繪成《坤輿萬國全圖》送給當時的皇帝。這幅地圖猶如迷宮一般,吸引人們不斷發掘研究,但至今仍是一個謎團。此主題展示五百多年來西方世界的中國觀,在不斷認知、顛覆、重寫下,最終仍然只是載滿文明的記憶迷宮。

photo by IC Art 藝文棧
Rashed AlShashai 《天堂之門》
利瑪竇 《坤輿萬國全圖》
photo by IC Art 藝文棧
邵志飛 / Sarah Kenderdine / 趙式慶 《功夫動作視覺化》
德國藝術家Martin Klimas 攝影作品《無題 》
德國藝術家Martin Klimas 攝影作品《無題 》
德國藝術家Martin Klimas 攝影作品《無題 》
德國藝術家Sascha Pohle 竹編展品
德國藝術家Sascha Pohle 竹編展品

第三章——全球化的進與退

科技發達讓人們坐上了全球化的高速列車,令每一個人都成為了地球村的村民。大家都不斷在全球化的大流中尋找最合適自己的位置。而第三章透過多位藝術家們的作品,展示他們對“全球化的進與退”這主題的思考與創作。透過他們直白的藝術語言,觀察當下的人們及自己,重新發現全球化下人與人的關係。而部分藝術家在思考全球化的進退問題時,把視線集中在移民身上。我們發現,在一些被國際社會遺忘的角落裡,依然有人努力生活,他們的進與退在藝術創作中被關注,重新構成一個值得探討的社會話題。

photo by IC Art 藝文棧
Peter Fischli& David Weiss 《機場 》
泰國藝術家貢坎 《在幸福的表面之下》
德國藝術家Ingo Günther 《世界處理器》
潘娜潘•尤曼妮 《生死的神奇循環》
潘娜潘•尤曼妮 《生死的神奇循環》
photo by IC Art 藝文棧
沙特阿拉伯藝術家Ahmed Mater 《磁性》
瑞士Michael Frei& Mario von Rickenbach 《孩子們》
photo by IC Art 藝文棧
中國藝術家劉慶和 《粉墨》
互動場景、玩偶、投影 《孩子們》
Zineb Sedira 《母語》

今年藝文薈澳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2021首設「創意城市館」,由澳門詩人、譯者、策展人姚風擔任總策展人,聯繫4個創意城市參展,包括美食之都澳門、文學之都南京、設計之都武漢及媒體藝術之都林茨,以加強城市間的文化交流。

澳門:美食之都——起筷!

澳門,於201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創意城市美食之都”,今屆“藝文薈澳”特地以澳門獨特而多樣性的飲食文化為切入點,邀請了16位藝術家,以各自的方式來探討飲食與本土文化和歷史的關係。
 
展期:即日至10月3日
時間:10:00 –19:00
地點:澳門當代藝術中心.海事工房1號(媽閣上街)

北京藝術家何為《不尷尬協奏曲》
梁藍波&楊超 陶瓷作品《乾杯吧,澳門!》
藝術家黃家龍的《浮城》
陳慧雯&Benjamin K. Hodges 《海市蜃樓》
藝術家雨果.特謝拉 拼圖系列《Emotional Encounters with Food》
黎小傑 《Single Moment》
張可 《舟輯為食》
君士坦丁 《Grand Finale. Yam Cha》
澳門建築師兼藝術家馬若龍 《食得是福2》
David Fank 《豕首》
慕然 《食為天》
藝術家許曉楓 《家聚時刻》
法國多媒體藝術家深力一夫 《PASTEL DE NASA》
戴永寧《好的,這就是澳門的味道。》

南京:文學之都──開境

自古以來,南京這座城市留下了無數文人墨客的足跡,自古孕育了無數文壇名家,產生無數卓越的文學作品。這次展覧展示數十位南京傑出詩人、小說家、評論家和藝術家的作品,以手稿、書法、紀錄片、畫作及肖像照等形式,通過與展覽的互動,感受南京文學的新境界,同時借助南京作家的文學之眼,重新打量生活之境。
 
展期:即日至10月3日
時間:10:00-19:00
地點:澳門塔石藝文館(荷蘭園大馬路95號)

photo by IC Art 藝文棧
photo by IC Art 藝文棧
photo by IC Art 藝文棧
photo by IC Art 藝文棧
photo by IC Art 藝文棧
photo by IC Art 藝文棧

武漢:設計之都──共情

武漢,作為全球設計之都,亦應邀參展。此專題展覽,以微觀的視角聚焦宏大歷史事件中的個體,從每一個體的角度出發,發掘、探討和呈現人性最可貴的地方——共情能力,同時也凸顯這個設計之都的創意設計能力。武漢館願意向觀眾呈現城市中一個個鮮活的個體經歷,訴說一段段因為情感連接而發生的動人故事,展示一幅幅用藝術勾勒的願景。
 
展期:即日至10月24日
時間:10:00-19:00
地點:望廈山房(美副將大馬路55-69號)

photo by IC Art 藝文棧
photo by IC Art 藝文棧
photo by IC Art 藝文棧
photo by IC Art 藝文棧
photo by IC Art 藝文棧
photo by IC Art 藝文棧
photo by IC Art 藝文棧
photo by IC Art 藝文棧
李舸 攝影 《見證——你是我最牽掛的人》
羅嫻 攝影(藝術微噴) 《臨界點》公共攝影項目
photo by IC Art 藝文棧

林茨:媒體藝術之都──接合點

在媒體藝術和設計實踐的領域中,大量以界面(Interface)為媒介的藝術作品逐漸湧現,其中一些側重揭示人無處不被關注的背後所產生的問題。奧地利林茨館的展覽旨在探索界面作為一種“文化挪用”模式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反映數字藝術實踐與界面之間關係的趨勢和美學。一起來觀賞展覽,刷新你對界面藝術的認知吧!
 
展期:即日至10月24日
時間:10:00-19:00
地點:望廈山房(美副將大馬路55-69號)

photo by IC Art 藝文棧
photo by IC Art 藝文棧
photo by IC Art 藝文棧
photo by IC Art 藝文棧
photo by IC Art 藝文棧
photo by IC Art 藝文棧
photo by IC Art 藝文棧
photo by IC Art 藝文棧
Christa Sommerer & Laurent Mignonneau 《Homo Insectus》
六大公共藝術展

1.《想念你》

《想念你》由泰國藝術家貢坎創作,現已進駐南灣.雅文湖畔。 《想念你》提醒我們在高速發展的今天,應該勇敢去選擇想愛的人,而非受到物理空間、距離、種族、甚至社會地位等製約。
 
展期:即日至11月23日
地點:南灣.雅文湖畔

 
 
 

泰國貢坎 《想念你》

2.《向澳門學習》

《向澳門學習》由中國繪造社繪製,繪造社認為澳門作為一個以博彩業聞名世界的城市,為藝術創作提供了獨特的方向。通過向澳門學習,能夠產生全新的21世紀城市設計的理念。所以以澳門為主題,繪製一張超大尺度城市全景圖,希望通過這個作品為這樣一個宏大的設想盡己所能。
展期:即日至11月30日
地點:澳門回歸賀禮陳列館外牆

中國 繪造社 《向澳門學習》

3.《聚》

《聚》是中國藝術家蘇新平創作,作品以較低的視平線,將巨大的雙手設定為仰望的視角,並以具象的表現手法和超現實的尺寸相結合,塑造出如山嶽一般的造型,讓觀者去仰望和感受那延伸出來的無限空間。
 
展期:即日至11月29日
地點:澳門文化中心藝術廣場

中國藝術家蘇新平 《聚》效果圖

4.《全球城》

《全球城》是由阿根廷的Leandro Erlich設計,創作構思圍繞 “一個地球村”的概念,從人類在地球每一寸土地的肆意擴張,以至科技資訊發展,高速互聯網讓我們在一瞬間互聯萬裡的便利,作品展現了人類生活的不可分割性,在我們熙熙攘攘的發展中共享一個家的現實意義。
 
展期:10月7日
地點:龍環葡韻

Leandro Erlich 《全球城》效果圖

5.《脈輪》

《脈輪》由Riccardo Cordero設計,食品市場是城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脈輪則是人體精神力量的中心。雕塑實際上是圍成一個圈(就像廣場中的廣場),人們可以進入其中欣賞各種不同的視角。
 
展期:10月7日
地點:塔石廣場

Riccardo Cordero 《脈輪》效果圖

6. 《太陽船》

《太陽船》埃及的Moataz Nasr設計完成,作品探討 “移民”此一概念。 “太陽船”的靈感來自人類不斷的運動狀態,無限的循環。展品從視覺上呈現出一個永無止境和不斷易變的觀感,旨在陳述一切都在不斷變化,只為生存。展品可視作由360個槳葉組成的太陽圓盤,這些槳葉以圓形形狀相互連接,描述人類在地球上無盡和相互聯繫的運動,旨在追尋更好的生活。
展期:即日至9月28日
地點:媽閣廟前地

埃及Moataz Nasr 《太陽船》

主題-科技藝術

由科技藝術家陳抱陽創作、融合擴增實景科技(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與藝術特質的全新參展作品“擬合”(Art Fitting)。 “擬合”為一項流動應用程式,公眾下載後即可體驗實體展覽以外的平行世界。
 
也可親自到達“藝文薈澳”指定九個展覽空間,透過特定空間掃描,欣賞及體驗相應的AR作品,亦可選擇參與“不在現場”的AR體驗。 “擬合”應用程式的功能同時包括地圖導覽、使用指引、“藝文薈澳”相關展覽簡介等。程式內的資料將不斷更新,設有繁、簡體中文,英文及葡文介面,在App Store 和Google Play輸入“擬合”或“Art Fitting”搜尋及免費下載。

AR作品“維度的迭代”
流動應用程式“擬合”(Art Fitting)

任意門:artmacao.mo/2021/cn
 
Photo via:IC Art 藝文棧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0 0 votes
文章評分
訂閱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