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原來愛情長得,跟我們想得不一樣。

遇到了,然後呢?相愛了,然後呢?成功了嗎?結成正果,然後呢?就開始幸福一輩子了嗎?這些來自艾倫.狄波頓的疑問,也正巧是我的質疑。對現今過度強調命中注定、夢中情人的質疑。
遇到了,然後呢?相愛了,然後呢?成功了嗎?結成正果,然後呢?就開始幸福一輩子了嗎?這些來自艾倫.狄波頓的疑問,也正巧是我的質疑。對現今過度強調命中注定、夢中情人的質疑。
曾幾何時,原來愛情長得,跟我們想得不一樣。
遇到了,然後呢?相愛了,然後呢?成功了嗎?結成正果,然後呢?就開始幸福一輩子了嗎?這些來自艾倫.狄波頓的疑問,也正巧是我的質疑。對現今過度強調命中注定、夢中情人的質疑。
不論是文化、神話或是流行音樂,都透過自己的方式表現對命中某某獨特之人的追求與幻想可得或不可得。歌功唱頌與命中注定伴侶的美好相遇,篇幅過於短小且過於夢幻,讓我們忘卻了:「接下來咧?」的後果追蹤。這些背後沒有說或是來不及說到的是,當愛情誕生,接下來勢必須經歷一連串的驚喜與無聊之後,要如何保持浪漫的鮮度?在生存的壓力之下,愛的面貌會如何幻化而不是幻滅?如果感覺不對,是要繼續努力,還是隨著感覺擺盪?
當年的我,也因為好奇,當一口氣閱讀從作者的第一本《我所談的那場戀愛》,以文字紀錄撰寫的仿自傳小說,從自以為命中注定的相愛,受影響的我從自卑自嘆自己怎麼沒有如此福分,一直周旋與不同的人穿梭練習“談戀愛”這件事,卻始終碰不到那個命中注定的人好避免“練習”,才驀然驚覺發現到原來以前的我,不知不覺也中了所謂“浪漫主義”的陷阱而不自知。
從自我研究心理學與身心靈,這其中遇到不少意見相反的人,有的讚嘆心理伴侶的神奇與美好,也有的強調不要過度迷信,不要輕易相信走捷徑;而直到最近,逐漸走向成熟的彼岸,透過《愛的進化論》這本作者的最新力作,也才終於確認這件事,漸漸地轉變並開始認同:「原來愛情是一項需要練習的技能。它需要每日練習、且充斥在我們日常、長遠生命中的每時每刻。」之前的相愛、相識到怨恨、仇視、分開、漠然、誘惑、挑戰等等,都只是相愛練習中,旅途中的某一部分。
非只是單純的誰神奇地在某場合碰到誰、誰的名字與誰神奇的相似、或誰與誰早在夢中相遇而在現實生活中追隨莫名的心動,也非就此之後開始一帆風順,再也不需要練習、奔波或是心碎。
當年的英倫才子,轉身變成需負擔不同責任的人夫人父之後,一樣的犀利風趣,不一樣的人生體悟。從哲學與心理學的細膩洞察,狄波頓告訴我們,浪漫主義總是幫倒忙,現實裡極少有任何事物能夠達到完美。度過人生需要極大的勇氣,即使再平庸的人生也不例外,這時身邊若有個人,是否就能給予我們足夠力量面對人生的種種要求?
答案怕是不盡然。
而人人開始認清愛情故事之必要、認清愛情本質之必要、生悶氣之必要、輪流洗衣服之必要、性幻想之必要、外遇之必要與不必要:這些在愛情裡、世界上,每天每夜都在發生的大小問題,變形地充斥在日常之中,也才知道,愛情裡,人人不小心忘記了,或是刻意不提到的,但勢必包含的事物,叫做「無常。」
延伸閱讀:【也許我們該想的是:結了婚,然後咧?】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