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散步嗎?你散步的速度,是偏快,還是越慢越好?看到途中的美景,是會停下腳步欣賞,還是快速略過?有沒有想過,也許我們走路的方式與哲學,多少反映了我們面對人生的態度,甚至是生活的方式?這次要介紹三本書籍,讓我們重新審視散步的各種面向,也幫助我們重新審視自己,也許會幫助你重新找到欣賞自己、享受人生的另一種方式。

#1 走路,也是一種哲學

走路,是一種由雙腳驅動全身前進,享受身體、空間、時間三方因素互融的巧妙哲學,是的,是一種哲學,而非一種運動。在這本書中,作者先讓我們拋卻任何想要減掉身上肥肉的慾望,從哲學家的角度,論走路中的自由、快慢、時間、心理狀態、處境、物理狀態⋯⋯,抽絲剝繭地思辨走路的樂趣所在。閱讀完後不難理解,難怪自古哲學家多愛散步,尼采如此、韓波如此、甘地亦是如此,散步這行為看似緩慢與漫不經心,卻無意間鬆綁了緊繃的意識,讓創意與思路在縫隙之中閃耀光芒。

#2 就是走路

2016年出版療癒之作《聆聽寂靜》廣受迴響後,作家厄凌‧卡格(Erling Kagge)再推出《就是走路》這部叩問生命之作。我曾在走路時悟到:我們面對走路的習性,多少反應了我們如何面對人生,讀到厄凌‧卡格的一句「生命是一段步行」,更覺如此。你如何掌控走路的速度與力道,如何面對一路上的驚喜,是否能意識到能走路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感恩的奇蹟?散步就像是靜心,我們總可以從中意識並跳脫舊習慣,重新設定我們的態度,以更純粹的眼光看待一路上的風景,以更喜悅自在的狀態行走我們的生命道路。

#3 走路的人,河正宇

這本書讓我聯想到「落地」兩字,在脈輪中,對應的是人體的第一脈輪「海底輪」,此脈輪最佳的狀態是與生命能量產生更深層的連結,擺脫對性與生命的莫名深層恐懼,是一種扎根的能量,而接地氣、走路,就是其中一種平衡的此處脈輪的方式。藝術家大量地揮灑與消耗情感,總像漂浮在空中,需要扎根的力量,才能找回自己。每當感受到疲累、迷惘、失落時,演員河正宇都選擇以走路把自己拉回生命軌道,在這條路上只管走就對了,再遠都能生出前進的力量,只要還能前進,就能更清晰地看見自己,重新感受自身的存在。

Photo/ 博客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0 0 votes
文章評分
訂閱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