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期被辭退,還懷孕,恐怕不會有公司要雇用⋯⋯

『不停奔跑只是為了能夠在原地踏步』這句話用於不斷前進的社會裡一點都不為過,眼看著逐漸變得怠惰、遲鈍、善忘的自己,眼看著自己的競爭力一天天在退步,我感到十分焦慮,因此決定做些什麼來幫助自己。
『不停奔跑只是為了能夠在原地踏步』這句話用於不斷前進的社會裡一點都不為過,眼看著逐漸變得怠惰、遲鈍、善忘的自己,眼看著自己的競爭力一天天在退步,我感到十分焦慮,因此決定做些什麼來幫助自己。
疫期被辭退,還懷孕,恐怕不會有公司要雇用⋯⋯
念完研究所,是一個該在職場認真拼搏的年紀,我卻面臨了這樣的困境。然而,鑑於老公能在心理與經濟上能給予的支持,我也沒有其他選擇或除此之外的怨言,乾脆見一步走一步,好好地顧家養胎。但就是這種『隨遇而安』的心態,讓接下來的我越來越習慣往舒適圈靠攏,顯得無所事事,且變得頹廢消沉。
『不停奔跑只是為了能夠在原地踏步』這句話用於不斷前進的社會裡一點都不為過,眼看著逐漸變得怠惰、遲鈍、善忘的自己,眼看著自己的競爭力一天天在退步,我感到十分焦慮,因此決定做些什麼來幫助自己。
對自己的觀感會影響面對事物的心態,一直認定自己在遊手好閒,並不會讓情況好轉。針對自己每天要做的大小事,無論是聽線上課程、寫一篇XX主題的文章、洗衣曬衣、煮咖哩等,都把它按日記錄,不僅能改善健忘、讓日常變得充實,回顧自己這天完成的任務也能建立成就感,打造自己正在不斷前進的心理提示。截至目前,我維持這個習慣已有兩個月,生活的充實感除了帶來心理的滿足,也讓「不知道我都在做什麼」的老公明白待在家處理家務事也有夠忙的。
除了日常瑣事,不知道自己做些什麼才能產生「意義感」?不如先問問自己喜歡什麼,把它延伸出各種活動。喜歡電影,你可以考慮學習拍攝短片、做電影筆記、寫觀後心得等。喜歡漫畫,你可以建立同好會、推薦新番、學畫等。喜歡美食,你可以學習烹飪、掌握菜價物價、收集食譜等。一個興趣由無數的事物構成,你可以嘗試接觸或改造這些事物。我一向來喜歡隨興畫畫,但主題不一,所以決定將靈感統整,畫出系列貼圖販售。這兩個月畫的三組貼圖,為我賺取的收入儘管微薄,卻讓愛好這件事有了一個落腳處,提升了價值。
人會主動追求快樂,而流連網絡、購物、享用美食是讓我們快速獲得愉悅感的常見管道,但這些事多做無益,最好的辦法是讓它們有所『貢獻』。
下定決心這麼做以後,我將自己刷抖音和facebook的80%時間,轉為聽「得道」教學音頻app。保留20%是為了持續獲得新知,並規定自己事後做筆記,無論是新鮮有趣的靈感或針對某句話的反思都可以。只要能讓自己輸出所吸收的內容,就能成為自己的養分。
另外我偶爾也會有購物衝動,與其一想要就買買買,我選擇了將其列入心願單,過了一段時間再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還想要。這才發現,很多「想要」的念頭不過只是自己當下想要罷了,是源於當下發生的事件影響和情緒感受所轉換的發洩或彌補行為,並不是真正地想要擁有那個東西。
同時,我也會將購物衝動轉化為動力,為自己設定賺錢門檻並以購物作為達成後的犒賞也是好辦法。譬如規定自己賺了多少稿費,就能享受一次多少金額的購物。這樣的靈感其實來自於我們大多數人會將享用美食作為運動後的犒賞,而持續的規律運動正好是保持身心愉悅的好習慣。何樂不為?
除了像我這般剛退出職場的人,以上方法也適用於還有一些待業中、暑假變得過度頹廢、或想要重新振作的起步者。躺著看劇一整天,又是快樂的一天。不得不承認,無所事事也是一種享受,但哪怕有一丁點覺得自己這樣下去不行,就趕緊好好感謝自己僅剩的意志力,把這種可貴的反思記下來吧,這些念頭積少成多就能成為屬於自己的激勵語錄。不妨也想一想自己心中某個理想的畫面,或許因為自己目前的狀態變得更遙不可及,但它還是存在着。你需要做的只是以自己目前的能力,盡可能地去接近它。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