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打算在台北這座大城市努力奮鬥的我,在第一份工作試用期結束前就選擇離職,另謀他路。看似速戰速決,其實也一度陷入迷茫和糾結,鼓勵自己理性思考,脫離困局。當『想離職』的念頭在腦中重複出現,就該開始去好好思考自己為什麼想離職,畢竟抱持著這樣的想法繼續工作,恐怕也難以獲得佳績。

先釐清你最重視的生活元素是什麼?

引導生活前進的元素,往往是『小目標』及周遭的瑣事,而『大目標』則成了飯後閒談。這樣的生活充實而快節奏,卻容易陷入迷茫和膠著。其實面臨重要抉擇時,將『大目標』擺在第一位,能幫助你實現更有價值感的生活,提高生活熱忱與動力。面臨離職的抉擇亦是,如果想離職,可先釐清你最重視的生活元素是什麼?可以是人事物、價值觀、專長等,從而思考這份工作是否與你的『大目標』相左,導致你迫切要想離開。

環境因素不可控,改變環境無法讓你『煥然一新』

『怠倦』和『挫敗』是最常見的離職因素,這兩者也可以用來檢視離職的必要,釐清這是不是一時興起的逃避。首先,羅列出目前工作所面對的『怠倦』和『挫敗』,再設想如果離職了,另一份工作或另一種生活方式是否能帶你脫離目前的困境?會否重蹈覆轍?對大部分人而言,環境因素不可控且選擇有限,如果改變環境無法讓你『煥然一新』,就沒有必要承擔『砍掉重練』的風險和代價。反之,改變心態去面對目前的『怠倦』與『挫敗』,透過自行調整或溝通爭取改變,對你而言相對輕鬆,也避免幾番輪迴落得一場空。

如果確定要轉換環境,不得不從現實條件去思考實踐的可能性,最重要的二者是『轉職後,還能否達成目前成就?或以另一種形式獲得滿足?』以及『轉職過度期需要的時間與金錢成本』。如果你決定離職,並能夠支持自己離職,那就可以付諸行動了。

曾經修習的『生涯規劃』課程,讓我明白離職需要充分的心理建設,尤其是了解自己離職的及決策過程。如此,面對後續的挑戰時,較不容易因為一時挫折或心情低落,就陷入後悔、自我懷疑、躊躇不前的困境。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0 0 votes
文章評分
訂閱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