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波卡圓點、無限鏡屋⋯⋯,如今無論是不是藝術愛好者,都會認識草間彌生這位風格特異的藝術家,近30年來她在全世界掀起了當代藝術浪潮,在這個社群時代,更吸引千禧世代趨之若鶩。然而在真正迎來成功之前,她其實在紐約藝術界浮沉多年,那歲月之長,令人難以想像,這一切的故事,如今將透過泰裔義大利插畫家Elisa Macellari之手,以漫畫傳記《草間彌生:圖像傳記》(Kusama: The Graphic Novel)重現世人眼前。

出生在保守的日本家庭、經歷過二戰的痛苦、目睹父親與小三通姦而留下的創傷、精神官能症所帶來的強迫傾向,草間彌生的人生背景設定,彷彿注定成為一部曲折卻綺麗的小說,而作為藝術家的她,懂得藉由藝術,將所有內在恐懼丟到現實世界,藉此消融自我,漂浮於無邊無際的宇宙。「如果不是藝術,我應該早就自殺了。」她曾如此自白,藝術是她得以生存至今的救贖之道。

《Kusama: The Graphic Novel》以草間彌生自傳《無限的網:草間彌生自傳》和紀錄片《草間∞彌生》(Kusama: Infinity)為參考範本,以插畫家獨到的繪畫風格,詮釋草間彌生從幼時的日本生活,始終難脫邊緣人身份的紐約闖蕩時期,到回到家鄉日本療癒自我,如今成為藝術界巨星的波折一生,也是第一本以漫畫形式紀錄這位畫家生平的傳記作品。

所謂「時不我予」之感,高齡91歲的草間彌生用她一生的青春深切領教過。1957年一人勇闖紐約,出發前,還將過去創作的2000多幅作品一口氣燒毀,以示決心。50年代的紐約藝術圈,再前衛也脫離不了白人男性至上的思維,身為「亞洲女藝術家」的草間彌生,努力從一個才華滿溢的邊緣人,鴨子划水般使盡全力往最核心前進。這中間她曾被忽視,也曾被安迪沃荷等知名藝術家抄襲,種種困難讓她一度消沈,甚至企圖自殺,但老天留她一命,要她繼續完成她的使命。

60年代她與藝術家約瑟夫康奈爾(Joseph Cornell)的忘年之交,早已成為藝術圈的經典軼事,但除此之外,她也孜孜不倦創作,創立電影公司,以影像記錄自己的藝術作品;舉辦過美國第一場同性婚禮,並以公開裸體表演表達反戰⋯⋯,大膽前衛的做法,不斷衝擊著紐約大都會,有人視她為搗亂者,有人因此而被激勵,而家鄉松本則以之為恥。

70年代她帶著傷痕累累的心靈回到東京,最後因為精神狀況惡化而住進精神病院。沉寂十年後,1989年陸續於日本和美國舉辦個人回顧展,接著在1993年在威尼斯雙年展舉辦日本館首次的個人特展,她的藝術價值才重新被眾人看見,事業一路起飛至今,巨星鋒芒在跨越了半個世紀後才被正視。如今,曾令她厭惡的家鄉松本,甚至在松本市美術館中,大量的收藏她的作品,看著年幼的學童們因她的作品而雙眼發亮,她也與故鄉和解了。

《Kusama: The Graphic Novel》目前已出版發行,如欲收藏,可上倫敦獨立出版社Laurence King官網或亞馬遜購買。

All Photos by Elisa Macellari《Kusama: The Graphic Novel》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0 0 votes
文章評分
訂閱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